2015年10月到2017年8月,共22个月。
1个月算作20个工作日,每天上下班往返2次,22个月共计880次。
高铁单程时间24分钟,共计通勤时间为350余个小时。
单程票价38.5,通勤交通成本共计3.3万余元。
这些数字,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在每个工作日,我从一个城市通过高铁来到北京上班,24分钟即可速达,金钱成本为38.5元。
确实高速。相比较于在北京租房的价格,高铁票也确实是不高。
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两城生活:天津安家,北京上班。
“越来越多”,是直观上的感受:12306上的票越来越难买到,稍微不提前买,就会是无票;周一早上7点从天津到北京的票有时要提前一个月才能买到,周五晚上7点半北京返程天津高铁的票,至少要提前一个礼拜买;高铁上的人越来越多,座位全满,同时拥挤着很多站着的人。
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双城生活?
我猜测的原因是:
结婚伴侣两个人,工作地点不同。择一地而居,异地的人就要每天高铁出行。
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学,安排在了天津。孩子在天津,工作在北京,需要往返。
我自己是第一种情况:老公在天津上班,我在北京上班。
天津高铁站附近的房子,打出的广告即是:高铁瞬达北京二环。我居住的地方:武清区,作为更快到达北京的中间停靠站,吸引了一众在北京工作、无法(政策或者财力所限)在北京买房的人来天津高铁站附近买房。
我居住的小区,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工作的人。小区里停的车,大多是京牌车。
他们有的是天天往返,有的是周末过来。
我们就是一群开启了双城生活的人。
我个人的体验是:累和孤独。
先说孤独。
下班后,为了赶时间最合适的高铁, 我到点就会离开公司。有的同事们约着下班后聚餐玩乐,我只好拒绝:因为玩太晚了,我就没有回去的高铁了;玩半程,就不会特别尽兴。
周末的时候,在新的居住城市,除了老公,不认识任何人。而我的圈子里的朋友想要约我玩,我基本上不愿意再跑到北京,经常是拒绝。渐渐地,大家也都不再约我了。而在新的小区,大家都是闭户过周末,也很难认识到新的朋友。
再说累。
高铁+地铁的通勤总时间为2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从离开家门到达公司需要2个小时,中间包括等安检以及等检票的时间。
跑了将近两年,我现在一听到高铁地铁广播的声音就感觉到紧张,大概是每天2次的往复,实在是让我心生厌恶。
通勤时间过长加上广播声音之摧残,身心俱疲。
我有一位同事,家住在燕郊,她需要每天早上6点半到达公交车站,乘坐从燕郊到公司的大巴车。下班后,也是要行色匆匆跑到指定的公交车站,因为晚了就没有座位,只能一路站着。她坚持了一年,辞职换了个离家比较近的公司。
她离职的时候,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要结束这种因为通勤时间过长导致的没有生活的状态。她说,她的鸡血打完了。
最终,一个好的公司没有抵过一段距离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看到今天的新闻:年轻人要将收入的60%交付到房租。这是很大的一个比重。然而更残酷的是,不仅仅是房租成本:大多数人住的条件不好,离公司远,往往还需要付出身心疲惫的挤地铁的心理成本。
支持我一直这样双城奔波的动力,是每天回家可以看到他,此时应该想起那段音乐:因为爱情。
正是因为爱情,每次回到家,都展现出轻松愉悦的心情。
就如那句话所说: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但是要活出举重若轻的样子,生活便会如同假装的轻盈渐渐轻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