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如果现在突然有人告诉我们一群含有剧毒的昆虫将要飞临我们的住宅区。或是所处的位置将发生地震,遭遇暴风,我们会怎么做?我们会立即收拾必需品,叫上家人寻找庇护所吗?还是会像病入膏肓的蔡桓公一样不自知,待在家里不当回事,继续看着电视玩着游戏呢?
常看影视剧的我们很容易就能想起一些类似的剧情,尤其在灾难片里,以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为例子,大部分乘客都在绝望哭喊,不知所措,等待着自己被冷水吞噬;而有的人却很淡然,开始整理遗物写下遗书;或是像那几个音乐人一样为顾客们以及自己献上最后一曲;还有的则更为冷静,理智地分析形式,寻找有利的生存地形以及工具来最大可能地求生。
为什么即使有提前的预警,还是总有人会把预警当作“耳边风”呢?
因为在遇到灾难时人们总是会在灾难伊始低估事态的严重性,显得异常“冷静,理智”,直到为时过晚。这种现象,就叫做正常化偏见(normalcy bias),也叫做分析瘫痪,最通俗的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鸵鸟现象。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尽管在那些影视剧或是小说中,大部分人总是惊恐万分,四处乱跑,但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大部分人在面临灾难时会表现得神志恍惚,仿佛看不到危机到来一样。
大约70%的人产生这种正常化偏见的现象,而在剩余的30%人中,有一半的人会情绪崩溃。这种现象看起来仿佛是坐以待毙一般,剩下的另一半则是仅存的具备敏锐反应能力的人。
但研究发现在这种状态其实是一个双刃剑:
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人更为温和,更容易被疏散,与此同时,这些人还会去安抚那些惊慌失措的人群。而弊端就是这些人的行为会麻痹那些惊慌想要寻求逃生的人,成为所谓的“猪队友”,让那些逃生的人认为事态并没有他们想象的危急,从而错失了关键的时机。**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
人们通常都需要去寻求大约4个左右的他人观点,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即使情况非常危急,人们也会习惯去向周围的人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办?”,如果有人告诉他们赶紧跑路,找个安全的庇护所,他们却拒绝相信这个最佳建议,转而去问另一个人同样的问题。就像我们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在好多情节出现时我们这些观众总是气的跳脚,觉得主角或是某某路人怎么会这么蠢。
那么到底什么导致了我们产生这种现象呢?
相关的理论有很多,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震惊所导致的迟钝,我们都知道,当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故时,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人,也会在突如其来的压力下丧失往常的敏锐和智慧,会被压垮,呆若木鸡,甚至会趴在地上。
另一些研究者则将问题归给我们的本能,当动物遇到强大的捕食者时,如果它 “瘫痪不动“,那么它反而有更大的几率活下去,因为捕食者更倾向于去捕捉运动的食物,就像我们小时候听到的“遇到熊要装死”(虽然这并不是很科学)一样。
还有的研究者相信那些出现正常化偏差的人其实是在赌概率,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去乘坐过山车或者体验鬼屋,然后把自己吓个半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并不会真的从天空中摔下,或者被鬼杀害。当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归罪于政府的不作为,但是假设政府的确在灾难之前做过预警,有多少人会真的严肃地对待呢?
总的来说,正常化偏见就是人们在遇到灾难时的拖延行为,就像鸵鸟一样,人们会“欺骗”自己“一切都会变好的”,所有事情都会很快恢复到原样。而那些克服偏见的人,对灾难的认识就截然相反,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更容易成为灾难中的幸存者而不是死亡名单中的一员。
在遇到事故时,我们的大脑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指挥我们的身体 — 认识,感知,理解,决断,履行,最后才是行动。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去加速这个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预演来使事故信息显得不那么复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会有那么多的安全教育课程,比如防火防震逃离演练,急救指南,飞机逃生指南等等,虽然平时我们都觉得毫无意义,但是当灾难真的出现时,这些安全课程在我们大脑中留下那些印记就成了救命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大脑去支配我们的身体。
Azevedo, T. M., Volchan, E., Imbiriba, L. A., Rodrigues, E. C., Oliveira, J. M., Oliveira, L. F., ... & Vargas, C. D. (2005). A freezing‐like posture to pictures of mutilation. Psychophysiology, 42(3), 255-260.
Leach, John. "Why people ‘freeze’in an emergency: temporal and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survival responses." 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75.6 (2004): 53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