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家庭教育)

关注孩子的成长,就格外会在平时不经意间去观察身边接触的小朋友。

“小朋友,你读几年级?眼睛多少度?你们班上戴眼镜的小朋友多吗?“大家聊天,悄悄的坐到孩子身边,小声问。

没有回声,头也不抬。

“谢嫁嫁问你话呀,一点礼貌都不懂,来,手机给我,不给你看。”尽管很小声问。一旁年轻美貌的奶奶还是听见。“班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戴眼镜,现在的小孩子天天拿着手机看,哪有不戴眼镜的?“

这样在孩子面前替她回应合适吗?也许不该问,突然意识到,大人的无心之语对孩子的影响不应该被忽视,不再继续话题,只静悄悄看孩子无意识的一条短视频一条短视频往下滑,看她滑的短视频是啥内容,动漫,游戏,婆媳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家长里短。有的视频孩子甚至看一小部分就滑走,但游戏和动漫,短短估计一两分钟还是会看完的。

手机是奶奶的,所以大数据的内容既有小朋友看的,也有大人看的来推送。

很多大人为了让小孩子安静,自己主动给手机孩子,孩子没有辨识能力,只一味的不停的,机械式的刷。完全沉浸其中的投喂,不用思考。等孩子长大后依赖手机,失去自我时,又说“整天就只知道玩手机,什么事都不干。”一个果一定有因,而且是时间的积累。我是建议大人带孩子先学习了解自己,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反对给孩子手机或电子类产品。

“刚才叫她送莲蓬给X爷爷,我们在客厅里,明明只听到XX只说嗯嗯,根本没说别的话。你知道她怎么转述给她嫁嫁,她说我送给X爷爷了,他嗯嗯的意思就是很开心,这说这个孩子会不会说话,好聪明吧。”

“不仅聪明,而且情商高,都往好的方向去说。”大家在议论另一个小朋友。

“如果有的人不懂教育,会说你这个小孩话真多,嘴巴子不停的说,这样就打消了孩子表达的积极性,而且她情感很丰富,那么小,说一件事还掺杂擅长用自己感受的情感词语表述。”我们都是幼师毕业,都会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

“以后我家有孙子,我一定要好好的带。以前自己养孩子虽然有专业知识,但还是由着自己的个性去带,啥也不懂。现在到了这个年龄,很多阅历和专业知识对上了号,就知道怎样去培养。”同学之间,既聊家常,又聊专业知识。

“你知道为什么要尽量让孩子童年尽兴无任何压力的玩吗?”

“因为在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所有天赐的感统训练都被激发刺激到,大脑产生的联结越丰富越被激活脑细胞的活跃程度, 在无忧无知的状态越有统合能力,有统合,又产生联想与连接,智慧就被开发,越有灵性与童真。”

“她经常还说不送到幼儿园去,一送去就被限制,被各种规则统一,孩子关傻了。越是那种玩的幼儿园,不被老师有各种要求而随意的幼儿园,反而好。”

一个人由各种因素影响,天赋,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学校,后天自我觉察等等,别的我们掌控不了,但自己的一部分至少要给予丰沛的营养与土壤。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能在有智慧的父母的引导下,成长他自己本该的样子。

记录日常所见所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大早起来看手机,家庭教育群里一则转发视频。 “有些人到处搬运信息,占别人内存。现在信息这么泛滥,谁都看得见。”已...
    谢秋悦生活随笔阅读 37评论 0 2
  • “那个孩子刚烈,12岁敢打你,那以后还了得?都是你们父母惯的。“XX打电话给弟弟,孩子放假整天玩手机,不让他玩,一...
    谢秋悦生活随笔阅读 32评论 0 2
  • “这个暑假,和孩子吵好几次,还不是小吵,手机都摔了两个。明明很爱孩子,怎么会这样?到底能不能打孩子,怎么教育?” ...
    谢秋悦生活随笔阅读 33评论 0 1
  • 儿童的家庭教育,母亲和父亲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正确方法是如何?常常在不经意间听到大不同。 “妈妈,我...
    谢秋悦生活随笔阅读 1,443评论 0 11
  • 童蒙养正。 "这暑假父母把孩子送去培训,很多是不想要孩子在家成天盯着电子产品,又没玩伴,自己又不知道方法引导孩子为...
    谢秋悦生活随笔阅读 1,131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