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想捡起写东西的习惯,但碍于自身拖延症的原因终没实现,今天碰巧看了《偷书贼》的电影版,随笔简记,作为我捡起习惯的开始,也作分享
这是一个伤感而又温暖的故事,简要说来,主要讲了这么几件事:
一个小女孩 一些文字 一个拉手风琴的人 一些疯狂的德国人 一个犹太拳击手 以及好几桩盗窃事件
故事发生在希特勒大肆屠杀犹太人时期,主人公是一个叫梅明格·莉塞尔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因为阶级问题,将她和弟弟送给别人抚养,不幸的是,弟弟在途中去世了。
莉塞尔的养父是一个温暖风趣的油漆工,擅长弹手风琴,养母是一个外表严厉但内心善良的洗衣工,她嗓门大且喜欢唠叨,莉塞尔叫她“雷公”,养父母家的生活不太富裕,但幸福不会因为因此而缺席,很快,莉塞尔适应了在新家的生活,与邻居鲁迪成为了好朋友,鲁迪是一个勇敢善良且思想独立的男孩子,他喜欢莉塞尔,并用他独特方式守护着她。
莉塞尔,喜欢书,但是她并不识字,养父便在地下室为她筑起了一面“黑板”,慢慢地莉塞尔学会了读书,也因此变得更爱书了,在食不果腹的战争年代,“偷书”变成了莉塞尔唯一的精神食粮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有温度,他们的存在让战争显得不那么冷酷,结局虽然伤感,但过程很温暖。(ps:安利一下,电影版的很适合学英语)
电影是书的删减版,很多台词细节的设置很有代入感,听起来让人觉得很温暖,比如,
莉塞尔的养母问鲁迪,“你凭什么喜欢我女儿”,鲁迪说,“我快12了”,很简节的对话,突然被这个男孩子吸引住了,
莉塞尔不喜欢讲话,鲁迪询问她问题通常是以“吐一口是‘是’,吐两口是‘不是’”来获得答案,虽然听起来有些幼稚,但看到这个画面时却让人觉得很温暖,
莉塞尔去镇长家里送衣服,鲁迪就跟着,莉塞尔在里面读书,鲁迪就在外面等着,说是因为爱不完全是,总觉得很温暖,
……………………………………,
总之,很喜欢鲁迪,很喜欢养父的幽默风趣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