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妈妈送到火车站,离开车还有一个小时。“你回去吧,我自己进去,要不你还得换票,怪麻烦的。一会接孩子别来不及了。放心吧”。说着妈妈从我手里接过箱子,走进验票口,“赶紧回去吧,路上慢点......”,话音没落她就转过头,表情也有点不自然。我发现她的眼睛红了。我心里一震,泪水瞬间涌了上来,模糊了双眼。
看着她随着人流走进安检口,直到背影消失不见,我呆呆的仍然站在原地。刚才怎么不和妈妈在车里坐着,等到火车快开时再进站,多陪陪她,我自责起来。
妈妈的电话接通了,听到她熟悉的声音,平稳的没有波澜。我知道她在压抑着不舍的感情,那是充满爱的,是不想让我有任何的担心。她轻松愉快的告诉我已经进了候车厅,坐着呢,又一次嘱咐已经多次嘱咐的事情。挂断电话,我在车里默然的坐了十多分钟。
高中时,我每月放假要坐三小时的大巴车到爸妈打工的小城。短暂的相聚,第二天中午就要乘车返回学校。妈妈每次都送我到大巴车上,就为了能和我多呆一会,直到车子要发动了她才下车离开。高中三年,三十几次的分别,每次都是如此。
那时每到分别,我的眼泪就在眼眶打转,生怕她看到我流泪而担心,看她渐远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辛苦为生活操劳,她在儿女面前坚强,乐观,从来不说家里的难处,从来不抱怨生活的不易。我知道,妈妈为了我可以付出一切。她不问我学习如何,只嘱咐我多吃饭,勤加衣。看出我有压力,以她自己的方式开导鼓励我。
到北京上大学的四年间以及工作后的这十年,有五十多次的分别,她一次不缺的送我。绿皮火车时,她会一只手拉着塞满各种好吃的箱子,一只手提着水果零食袋子,送我到火车门口,隔着窗户看我找到座位。直到火车发动,她瘦小的身影退进夜色中。那时,我以为妈妈已经习惯了分别。
后来有了动车,不能送到火车门口了。我几次不让她送,但她仍然坚持,送我到检票口,直到要进站了,她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有次我在高铁站台上,无意间发现远处广场上站着的人正是妈妈,她看到了我,挥动着双手,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她就那样站在寒风中,与我一样等待着火车。那时我才意识到也许每次她都要看着载着女儿的火车离开,才真的回去。
在妈妈心里,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愿意和女儿待在一起哪怕只多一分钟。妈妈是不希望分别的,无论多久她都不会习惯。她明白女儿在长大,分别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么多次的分别中,她心里那么多的不舍和难过,从来没有表现过,她是怕我看出来担心,她不想阻挡女儿成长前进的步伐。她坚强的给我力量,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而我却粗心的以为她习惯了,习惯了女儿不在身边,习惯了分别。
妈妈给孩子的爱从来都是多于孩子给与妈妈的。我是爱妈妈的,但是妈妈给我的爱更多。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愿意把所有的爱给她,我爱她,如同妈妈爱我一样。
妈妈来京照顾外孙女,总是对我说,趁孩子小,能多抱抱就多抱抱,等孩子长大了想抱也抱不动了;能多陪陪孩子就多陪陪,女孩儿在妈妈身边就十来年,等上学了、住校了,工作了,结婚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就少了。
我们从小就向往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不停的向前跑,却时常忘了回头看看那站在背后给我们支持和鼓励,给我们爱和祝福的妈妈。时间飞逝,脚步不停,我们渴望精彩,奔向一个个旅途,探索世界,却没发现身后那渐渐老去的妈妈,她正含着泪笑着,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看着她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