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形式的碰撞,展现出每个人的观点以及处事的态度。在其中都能体现出来的是理解。对于某件事情、某个人物、某个行为、某个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在每一个情境中的某一点,看的是透彻了。在这样的碰撞下,我们看的见的是一部分,看不见的又是一部分。
有时候,在看一个人的行为时,会有恍惚的感觉,仿佛看到的不是他真实的自己,只是看到的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影子。没有人能认识他,也不会有人轻易的看到这一面。可是这个世间存在的都是有道理的,也是终究被理解的。不管是怎样的变化,可是内在的那一部分始终能逃脱理性的追逐,这是少有人能看到的那一部分。可是往往就是这一部分,在主宰他的方向,看似每个人在自己理性思维下运筹帷幄的行动,可是真正的理性到底占几分呢,恐怕连自己也不清楚吧,只是自以为是的去认识自己,凭着感觉走的样子。很多的时候,感觉着东西就不靠谱,因为它只是对于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概括。就一个特点去否定或者肯定某一件事物是很草率的;相对的来说,感知就好多了,因为它是对某一事物的全部属性的概括,就全面来说,我也是不太相信感知的,但是我们能做到感知就已经不错了,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但是如果不努力呢,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结果。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理解是,对于某一个事物或者行为在自己的理性作用下去分析,给出的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是所有的因素都能概括在里面了吗。我相信没有,这就是我平时很少说评论或者是带有这样的言语。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言论代表着全部的理解,可是我相信自己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层次。传说中,心理咨询师能达到比较好的共情,这是高于理解的一个层次。就是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有很多的想从事心理咨询师的人去考试,工作,但是坚持下来的真的没有几个,做的好的更是很少。如果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这门行业,相信有很多的失望而归。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这门行业的从事难度。记得著名心理咨询师杨凤池说过,他有段时间做心理咨询师的想自杀的心都有了。
在看清自己的内心之后去看别人,这样的话更好,也更适宜于做心理咨询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当我们看着夕阳时,不能阻止它的落下。也不能让西边的紫色云彩变成红色,我们只能静静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