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老师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如何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老师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老师说一定要坚持忠信,心存义气,就能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和根据个人喜好来看待人和事,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老师讲话很生动,不仅喜欢引经据典,还喜欢打比方,可是后人却不知道先师这个经典引用有什么意思?甚至怀疑编排书的时候文字放错了地方,哎,岂不白费了圣人的口舌嘛。
孔子打比方说,就好像谈恋爱,爱的时候希望对方生,恨的时候又希望对方死,别人搞不懂他和她,到底是想怎么样?这样纠结是很让人迷惑的。人一旦成为情欲的奴隶,是不可理喻的!
可能当时的子张也像我们一样,被老师说得发愣了,张大嘴巴看着老师,那么老师就想用典故来进一步说明下,孔子引用了《诗经》里的一句话:“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好了,这下大家都傻了,连后世的二程和朱熹等人都犯难了。
我们先看下这句话的出处吧,再看下《诗经》里的这首诗《我行其野》在说什么?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全篇写的是一个女人被丈夫气得回娘家,一路上的所想:因为婚姻,我和你才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容易嘛?)现在你对我不好,我就只好回娘家,以后再不回来了!你不念我这个结发妻子,却与那个小三粘到一起,尽管她也没有我富有,只是你已经变心。
一个无助的弃妇,忘恩负义的家伙让人寒心。但孔子引用这句话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儒家经典中经常提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说白了就是看问题能够看得真切,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所谓知就是不惑!反之是说一定有一些东西会让我们犯糊涂,哪些东西会让我们变得又聋又瞎呢?哪些东西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呢?就是情和欲,金钱和美女(异)。
这样的解释不知道还够不够清楚呢?我记得当年我的老板,一个台商,他在新区投资了一个工厂,最初在工厂里做管理的基本以女性为主,基本都来自于某个大酒店,因为他来我们这都是住那个酒店的。属于近水楼台。我们给他选拔人才的方法定义为“JB指挥大脑”[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