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自知撑不了多久,把儿女们聚到眼前,再次提起自己房子的归属问题。“你们父亲去世的时候就留下话,我住的这套房子,等我死后留给王伟。当时你们都在场,也都没意见。今天我再重申一遍,我这房子留给王伟。”
王伟是老太太的孙子。老太太一儿三女,儿子行大,下面三个妹妹。
早在王老太太的老头在世时,就对自己唯一的孙子另眼相看。老人老思想,觉得孙子才是自家人,是自家香火的延续。遗产,必须留给孙子。
城里不比农村。如果是农村,女儿明知道自己在法律上和儿子一样,有同等继承权,也不可能来争父母留下的房产。城里则不同,儿子女儿一视同仁,都会分得一份父母的遗产。
所以王老太太才再三强调,自己的房子留给孙子,没有女儿们的份。女儿们看着病入膏肓的母亲,谁也没有提出异议,都老老实实地点头。
王老太太安详地走了。儿女们照例给老太太“过七”。五七那天,儿女们聚在一起,走完了该走的过场,坐在王老太太曾经睡过的床边说说话。
老妹子第一个开口,“哥,你看看咱爸妈这房子该怎么分?”
大哥一下子愣住了。嫂子在旁边说:“他老姑,你这话什么意思?爸妈都说留给王伟,你们不是都同意嘛,现在怎么还提分房呢?”
“嫂子,妈的话我们不同意。”
“妈说什么了?我怎么不记得了,有证据吗?”
“父母遗产,人人有份,凭什么你们独得?”
三个妹妹你一言我一语,观点是一致的,分房子。
大哥真的无话可说。父母的遗愿都是口头的,没有写在书面上,而且父母留话的时候,也没有外人(第三方证明人)在场。三个妹妹提出分房,自己没有理由反对。
“你们说怎么分?”大哥抬头问。
老妹妹说:“我都咨询清楚了,妈这房能卖30万(当年的市场价),咱们几个平分。”
嫂子说:“妈没有工作,这么多年的生活费,你们给拿了多少;日常的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各种费用都是我们出的,你们姐几个哪个出过钱?妈这几年看病,全部医疗费用都是我们出的,你们哪个说承担一点?现在提分房,你们还真好意思说出口?”
“嫂子,你就别这样说了,尽孝看能力大小,遗产,人人有份。”
“嫂子,这些年是你们付出的最多,你也别不平衡。咱把卖房的钱分成5份,咱们哥四个每人一份,王伟一份,这样你总该平衡了吧。”
“可是奶奶说这房留给我呀。”一旁的王伟开口说。
“那样的结果你就别想了,不可能给你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分成五份,给你一份就不错了。”
大哥很无奈,“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吧。”
本来王老太太的这几个孩子,属这个儿子能力强,方方面面没少照顾几个妹妹。除了大妹妹的孩子大学毕业自己找的工作以外,另两个妹妹孩子的工作都是当舅舅的利用自己的人脉给安排的工作。大哥真是出钱的时候主动出头,出力的时候不遗余力。没想到几个妹妹在关键时刻违背父母遗愿,和自己分房。
哥几个在里间屋刚刚把话说定,他们的舅舅(王老太太的弟弟)进来了。王老太太生前把房子留给孙子这事,她弟弟也知道。
嫂子心里不痛快,当着舅舅的面把分房的事说了。
舅舅听了,指着这三个外甥女,痛心疾首地说:“你们呐,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呀!没有你们这样做事的。房子留给王伟,是你们父母共同的愿望,为什么呀?是你们父母重男轻女吗,也是,也不是。房子留给王伟,应该的,因为你哥值,他没有白拿这房子。自打你们父亲去世,十多年呀,你妈妈一个没工作的老太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们都睁眼看着呐,都是你哥的付出,你们哪个出过一分钱?你妈妈常说,逢年过节,都是你哥出钱出力,又买又做,你们都是白吃白喝,这帐你们算过吗?再说了,你哥之前就跟我说过,说房子留给王伟,他不能白拿,他打算拿出房款的一半,给你们姐仨分分。你哥不是贪心的人,他这么多年在你们每个家庭里的帮助和付出,你们心里有数,是这几万块钱能解决的吗?你们呐,让人寒心啊!”
舅舅在数落着几个妹妹,一旁的大哥早已泪流满面,“舅舅,您别说了,我是大哥,长兄如父,我为父母、为家庭、为妹妹做什么,都是我应该的,我无怨无悔。”
三个妹妹听着舅舅的数落,看着伤心的哥哥,都无言地低下了头。
最终,王老太太的孩子们,还是把房钱给分了。
从此以后,妹妹们哪家有事,再也不好意思再去找哥哥了。
亲情就这样沦陷在金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