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很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拜读完37班同学的入学征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被里面的每个文字所吸引。读完了一篇又一篇,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看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画面不断在脑海切换。于是,“电影”结束后,自己对37班的同学也有了更多的来自文字的了解。
从每篇文章的开篇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用一些温柔的文字去与自己的高中道别,与自己即将来临的大学问好。以下是从中截取的几位同学的内容。(还有很多好的开篇文字,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出了。请见谅。)
“时光荏苒,毕业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我将要踏进令人期待的大学校园。直到现在高三那紧张又充实的时光还历历在目,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感觉到美好而又温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 才感觉自己应该开始一段新生活 了,也开始了对大学生活无尽的畅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终于,结束了三年艰难的高中生活,我.看见了胜利的曙光。古话说,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在这个美好的年龄,我们怀揣着梦想,怀揣着对未来的期望,-路向前奔跑,因为我知道,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高中三年,匆匆流逝,转眼间,自己已然成为了一-个大人。高考铃声结束的那一-刻,身边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才终于明.白,我的大学追梦之路,就要开始了。 ”
从这些文字的运用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最真实的即将步入大学的新生的影。那是对未来的彷徨与希望。他们将自己的心境用一些名人的话语或者一些我们熟知的歌词表达出来。这也是37班的同学写作的特点之一——引用。不论是我们敬重的习近平主席,还是我们熟悉的作家三毛等人,在37班同学的文章里我们都可以欣赏到他们的话语。通过引用,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能看出37班同学的文学基础很扎实。
从他们所写的文章里我发现他们总体的文章内容排版基本就是围绕着告别高中,对大学新生活的担忧与期待,拟定大学目标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写的。根据内容的轻重分布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类人。
第一类人是:将“对大学新生活的担忧与期待”作为自己本篇文章的重点
这类人明确指出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担忧,生活上担心自己的生活习惯与自己选择的大学所在地产生巨大的差异;人际交往上担心自己不会与人相处很好;学习上担心自己选的专业不适合自己。除了这些担忧外,他们对大学的期待也是依附于这些所担心内容展开的。
以前我总是觉得只有自己在面对未知环境时才有这些想法,今天来看,其实大家都一样。可是我们要明白所有的担心与恐惧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开始。总有人喜欢在事情开始之前就把事情看得太难,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句话我觉得挺适合平复自己的心境,那就是“该来的总会来”,我们不必过于着急。事情未开始前的猜测,忧虑都抵不过自己真真切切去体验后自己内心获得的感受。
第二类人是:将“拟定大学目标”作为自己本篇文章的重点
这类人用很肯定的词“一定”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有的人是在暑假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有的人则是一直都在为自己做规划。这类同学的文字激情澎湃,让人看过就觉得充满了热血,感慨这才是青春。同样也让人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拼了命地努力,拼了命地向前。
不论是第一类人还是第二类人,在他们全文的结尾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他们用文字展示出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希望,奋斗,自律是37班全体同学文章的主旋律,即使他们采用的文体不一样,如有的采用书信格式,有的采用演讲格式,有的采用议论或者记叙的的格式。但都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热血。
无法去评论一篇文章的好与坏,或许从专业的角度上每篇文章或多或少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是语言的表达,可能是文章的排版,也可能是情感上面的加强,但无论是哪种,如果一个人真正把自己的感情用哪怕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单的排版表达出来,与很多人产生了共鸣,那这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好文章。
37班的每位同学都写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从他们的文章里,我相信有很多人会产生共鸣,会将自己也带入到他们写的某个文字部分里。
最后想以37班的曾媛媛同学的结尾来做本篇文章的结尾
“少年的肩,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少女的征途,应是星辰大海,而非凡尘人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理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希望在那洒满朝阳的校园小径,在那捧书忘我的队伍中,有我,亦有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