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闲
王敦小时候,西晋名士潘重阳看见他,对他说:“你已经露出胡蜂一样的眼神,只是还未嗷出豺狼般的声音罢了,你将来定会杀人,也必被人所杀”。这个预言,陪伴着王敦,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长大后,王敦果然与众不同,他出身士族,却爱好军事,性情直爽,与那些手执麈尾,整日清谈的名士们完全不一样。王敦年轻时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话也带着南方口音。有一次,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讨论大家的特长和爱好,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只有王敦以前从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情尴尬,脸色十分难看。问到他时,王敦大喇喇地宣称自己只会打鼓,晋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卷袖站起,扬起槌子,奋力敲击,鼓声急促和谐,气概豪迈,在座的人都为之叹服。
王敦娶了公主后,进一步展现了他乡巴佬的本色,王敦在新造的府邸上厕所,看见用来堵鼻子的干枣,以为是厕所里摆着的果品,就拿来吃光了,又看到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盆和装澡豆的琉璃碗,他便把澡豆倒进水中,当做干粮吃了,连婢女们都捂着嘴笑话他。
令人奇怪的是,王敦这个重武轻文的乡巴佬竟然十分欣赏著名的清谈家卫玠。晋怀帝的时候,卫玠为了避难,从洛阳来到豫章投奔王敦,两人一见如故,成天清谈。王敦十分赞赏的说:“想不到永嘉年间,又听到了正始年间的清谈”。他又叫来谢鲲陪着聊天,没想到卫玠十分非常喜欢谢鲲,他们两个不再理会王敦,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只能呆呆地坐着。
然而王敦亦残忍如胡蜂、豺狼,对自己家族的人王敦也心狠手辣,丝毫不留情。王敦的族弟王澄名望超过王敦,素为王敦忌惮。王澄拜访王敦时,因言语得罪了王敦,被王敦杀害。王敦的侄子王羲之不满十岁时,很受王敦喜爱,王敦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有一天,王羲之尚未睡醒,王敦先出帐了。一会儿,王敦手下钱凤进来与王敦说起反叛计划,两人聊了好一会儿,王敦才惊恐的想起,床上还有一个王羲之,准备杀人灭口。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反叛计划,知道自己可能会活不成了,于是王敦进来时,他装作睡得很熟,口水流的到处都是,才躲过一劫。
又有一次,王敦与堂弟王导去石崇家做客,石崇请客,常常要美人劝酒,如果哪位客人不饮尽杯中的酒,就命人接连杀掉劝酒的美人。王导虽然酒量不好,却总是勉强喝下,几杯过后已经是醉醺醺的了。可是轮到王敦时,他坚决推辞,还自得其乐的观察情况的变化。石崇已经连续斩了三个美人了,王敦却视若无睹,依然不肯喝酒。王导责备他,他说,石崇杀自己家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家的厕所也有个规矩,客人上厕所时,要十多个婢女侍候客人,还让客人换上新衣服出来。别的客人大多因为难为情,不敢上厕所,只有王敦大摇大摆的上厕所,换了身衣服出来,神情十分傲慢,婢女们都互相议论:“这个客人一定会做贼”!
王敦果然做了逆国之贼。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敦的骄傲豪爽不见了,演变为骄横跋扈的性情。元帝司马睿任命刘隗,刁协等人来挟制王家权势的行为,又令王敦十分郁闷、惶惶不安。他每次醉酒后,就引用曹操的《龟虽寿》,一边吟诵,一边用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全被敲缺了。
反正军事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能够制衡王敦的祖逖又死了,王敦决定起兵造反。
公元322年,王敦率兵东下,人们还以为王敦没有什么出兵的理由,朝中大臣周顗却说道:“虽然现在的君主不是尧舜,也会有过失呢,但臣下怎么能兴兵来指向朝廷呢?王敦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连他的族弟王澄也被他杀了,这样的人什么都能干出来。
果然,正月王敦上书细数刘隗的罪状,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三月,王敦带兵攻入建康,他一路势如破竹,连司马睿派出的军队都不是他的对手。王敦除掉了周顗,刘隗等人,还差点把晋元帝也废了。不久,王敦为了躲避从各地来平叛军队,又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武昌。过了几个月,王敦第二次南下,却意外病死在了途中。
王敦的下场很惨。他死后,手下的人怕没了王敦军队会群龙无首,便把尸体涂上蜡油,使尸体不腐烂,假装王敦还活着。可惜的是,这次没有了王敦,军队一败涂地,反叛以失败告终,王敦的尸体也被斩首示众。
23年后,公元347年,大将军桓温平定了蜀地的汉国后,在国王李势的宫殿里举行宴会。其间,桓温畅谈古今,英气勃勃,仪态俊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散会后,大家还在回味,赞赏他的话语和见解,这时曾为王敦属官的周馥说:“遗憾的是,你们没有见过王大将军!那才是真正的雄姿英发,伟岸绝伦”。足见王敦昔日的风采。
就连桓温自己,经过王敦墓前也由衷地连声赞叹:“可意之人,可意之人”。
虽然曾经犯上反叛,沦为乱臣贼子,但王敦豪爽的气魄与英雄的本色,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与曹操同样的奸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