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古今》笔记(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上一章老子把重点放在纠正人们“重有轻无”、“重实轻虚”的功利主义倾向上,通过“有”和“无”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我们树立辩证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之所以会有功利主义的倾向,归根结底与人贪得的本性密切相关。所以本章老子把重点转到“贪欲”的危害性问题上来,以帮助我们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人生观。

      刘氏的“析評引論”受帛书本的影响说:“本章強調 ‘聖人之治也 ,為腹而不為目 ’ ,與第三章強調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義同 。”这实际上是把本章主旨说成了“治国理政”问题。同时又受蒋錫昌的影响说:“蔣氏之說大體不錯 ,然以無欲與多欲來分別解釋 “為腹 ”和 “為目 ” ,稍顯簡單 。筆者以為 ,老子所說涉及人類需求的層次問題 。 ”这与老子的主旨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下面先来看他的“析評引論”

      析評引論

      本章強調 “聖人之治也 ,為腹而不為目 ” ,與第三章強調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義同 。 “為腹 ”是甚麼意思呢 ?蔣錫昌說 : “腹 ”者 ,無知無欲 ,雖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見 。 “目 ”者 ,可見外物 ,易受外物之誘惑而傷自然 。故老子以 “腹 ”代表一種簡單清靜 、無知無欲之生活 ;以 “目 ”代表一種巧偽多欲 。其結果竟致 “目盲 ” 、 “耳聾 ” 、 “口爽 ” 、 “發狂 ” 、 “行妨 ”之生活 。明乎此 ,則 “為腹 ”即為無欲之生活 , “不為目 ” ,即不為多欲之生活 。 “去彼取此 ”即謂去目 (多欲之生活 )而取腹 (無欲之生活 )也 (蔣錫昌 《老子校詁》) 。蔣氏之說大體不錯 ,然以無欲與多欲來分別解釋 “為腹 ”和 “為目 ” ,稍顯簡單 。筆者以為 ,老子所說涉及人類需求的層次問題 。 “為腹 ”當然不是通常的 “口腹之慾 ” ,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 “為目 ”則是基本需求滿足之後的更多的感官享受及世俗價值的追求 。······總之,老子重視的是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老子也重視 更高層次的超越性追求,如知天下、見天道、為天下式等,這都是超越於世俗和一般人之目標的更高的追求和境界。

      🤔刘氏在“對勘舉要”中说:“帛書甲乙本‘聖 人’後多‘之治也’三字,乙本後句多一‘而’ 字,作‘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傳世本是刪減之後的結果。相較之下,帛書甲乙本文義比諸傳世本為合理,與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一致, 強調的不是聖人自己‘為腹不為目’,而是說明聖人的管理方法應該更重視百姓基本的生活條 件,而不是鼓勵百姓去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質享受。”刘氏对帛书本偏爱有加,多次用帛书本说事,但帛书本的发现虽然丰富了我们研究老子的资料,然而帛书的错漏讹误比比皆是,我们绝不能因其年代久远就认为它更接近老子的本来面貌。比如本章刘氏就指出:“帛書甲本‘目盲’作‘目明’,與上下文內容句式不合,可見抄寫之草率。”(见本章“對勘舉要”)刘氏认为:“相較之下,帛書甲乙本文義比諸傳世本為合理,與第三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一致,”但我却认为,帛书本多“之治也”三字,或许正是受第三章”聖人之治“的影响而想当然地妄加的。第三章的主旨是阐述老子的政治理念,所以以“聖人之治”来展示其具体做法;而本章老子谈论的是贪欲的危害性,加了“之治也”便转变了主题,变成了“聖人”如何治理社会,这势必削弱本章的主旨,也不符合老子的政治理念。在第二章老子就明确指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五章更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说,因此说“聖人的管理方法應該更重視百姓基本的生活條件,而不是鼓勵百姓去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質享受”,完全违背了老子“為無為,則無不治”的政治理念。老子说:“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这是以“聖人”为典范,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欲望”问题,而不是让“聖人”像“救世主”那样“更重視百姓基本的生活條件”,或者像“教师爷”那样要百姓如何做,不如何做,即刘氏所谓“不是鼓勵百姓去追求感官的刺激和物質享受”。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朴。”(第五十七章)又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刘氏说“傳世本是刪減之後的結果”,我相信,这只是他想当然并拿不出证据的说法;而认为“帛書甲乙本文義比諸傳世本為合理”,也是经不起分析的论断。

        🤔我在第六章的笔记中已提到,老子十分关注人类的“欲望”问题,这是因为老子发现人类所有的罪恶几乎都与不断膨胀的“欲望”有关。第四十六章他明确指出:“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对人类“欲望”的研究是奠定老子思想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人类的“欲望”与其他动物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人类的“欲望”几乎是无止境的。其他动物的“欲望”一般仅限于生理需要,而人类的欲望则大大超越了自然的生理需要。今天的人类已成为地球的唯一霸主,在短短的几千年时间里,特别时进入工业文明的几百年,人类几乎开发了地球在几十亿年中形成的各种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类金属等,有些资源已接近枯竭,这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生态、资源等多方面的危机。现在人类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太空,试图寻找和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天体。可以说,人类的“欲望”几乎等同于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毫无节制的欲望是十分可怕和灾难性。几千年来,人类的所有争斗几乎都与“欲望”有关。如中国的每一次改朝换代死亡的人数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大大超过了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特别是“权力”和“欲望”的结合,造成了一个个惊人的“奇迹”,如“金字塔”,为了安葬死去的法老,动用几十万劳力并化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与人类福祉毫不相关的巨型坟墓。秦始皇的秦陵也是如此,今天我们看到的兵马俑,还只是其外部的陪葬,据《史记》记载其内部的奢华程度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然而,更加令人发指的是,这些人为了获得权力从而满足其一己之乐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真是罄竹难书。黄宗羲的《原君》中是如此描述的:“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只要看一下自秦始皇开始皇帝后宫嫔妃数量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就可以知道在绝对权力的情况下人心是多么的贪婪和丑恶。

      看看历代的史书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正义三辅旧事云:“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後宫列女万馀人,气上冲于天。”

    《汉武故事》:“又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率取年十五已上二十已下,滿四十者出嫁,掖庭令總其籍,時有死出者補之。凡諸宮美人,可有七八千。”

      《后汉书·桓帝邓皇后传》:“帝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及驱役从使,复兼倍于此。“

      《晋书·五行志》:“时皓制令诡暴,荡弃法度,劳臣名士,诛斥甚众,后宫万余,女谒数行。”

      《资治通鉴》:“春,三月,诏选孙皓宫人五千人入宫。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晋书·载记第六》:“先是,大发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万余人,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县要媚其旨,务于美淑,夺人妇者九千余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石宣及诸公又私令采发者,亦垂一万。总会鄴宫。季龙临轩简第诸女,大悦,封使者十二人皆为列侯。自初发至鄴,诸杀其夫及夺而遣之缢死者三千余人。”

      《宋书·前废帝纪》:“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南史·豫章王嶷传》:“是时武帝奢侈,后宫万余人,宫内不容,太乐、景第、暴室皆满,犹以爲未足。”

      《隋书·食货志》:“九区之内,鸾和岁动,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

      《新唐书·宦官传》:“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硃紫千馀人。”

        根据目前现有史料可知,各朝各代皇帝的后宫妃嫔人数其实大大超过三千人的有:秦始皇:一万多;汉武帝:七八千;汉桓帝:五六千;东吴末帝:一万多;晋武帝:近一万;后赵武帝:三万多;南朝宋前废帝:一万多;齐武帝:一万多;隋炀帝:十万;唐玄宗:四万;宋徽宗:六千以上;明思宗:九千。

      为了根除危害人类的毒瘤,老子从多方面对人类的“欲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第六章老子是从正面阐述了“欲望”在生命的创造和延续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主张。这一章,老子着重讨论“纵欲”的危害及如何节制欲望。而要从根本清除“欲望”膨胀的土壤当然必须从限制权力的运用入手,这一点老子在第二章就提出了“聖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政治理念,并在整个《道德经》中从多方面反复强调“无为而治”的重要性。“无为而治”的实质就是削弱以至消除贪欲膨胀的基础和危害。

      下面,我们来看本章老子是如何阐述他的观点的。

        🧠句逗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五色”在古代一般指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人以此五者为正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疏:“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無玄爲五也。”在这里老子指的是“多色”。成语“五彩斑斓”,一般是用来形容色彩丰富,令人赏心悦目。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但是在老子看来,过多的颜色可能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説文·目部》:“ 盲,目無牟子。从目,亡聲。”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亾(亡),刀形的下半。用半截刀身及刀柄形表示其刀頭已经折断、失去——无用,引申而泛指無有(後引为逃亾、死亾)。卜辞都用亾字以指有無,周人才改借無字。”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釋臣宰》:“周人初以敵囚為民時,乃盲其左目以為奴徵。” 老子的说法在他那个时代,人们也许还会将信将疑,但到了今天却已有确凿的数据可以证明其的科学性。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日益普及和学业负担的加重,中国青少年近视问题呈现高发性、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具体分布如下: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再那吾东·玉山在2021年7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指出,近视低龄化问题较为突出。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高度近视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是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再那吾东·玉山介绍,近视专项调查显示,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毫无疑问,近视高发性、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与五彩缤纷的电子产品迅速发展和接触这些产品的密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电子游戏和沉重的课业负担正在毁掉一代人的视力,这绝非危言耸听。

      “五音”在我国古代通常指的是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唐以后又名合、四、乙、尺、工。相当于简谱中的1、2、3、4、5、6。《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赵岐注:“五音,宫、商、角、徵、羽。” 汉·王充 《论衡·定贤》:“鼓無當於五音,五音非鼓不和。”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七條絃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后来“五音”也泛指指音乐。《韩非子·十过》:“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敦煌变文集·欢喜国王缘》:“五音日日聲盈耳,七寳朝朝滿眼看。”在这里,“五音”指的是“过多的声音”。老子的意思是,过多地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会导致耳聋。这用今天的医学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符合科学的。稍有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感音性耳聋是最常见的耳疾类型之一。它通常由长期暴露于高音量环境(例如音乐会、蹦迪、工厂机器声等)引起。这种类型的耳聋通常是不可逆的,因为它涉及到内耳的感音神经细胞受损。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6亿人患有中度至重度的听力损失,其中大部分是感音性耳聋。贝多芬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一直广受欢迎和赞誉。然而,他也被诊断出患有耳聋,并在晚年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这引发了人们对于他耳聋的原因的好奇和探讨。有人认为是遗传性疾病,有人认为是工作场所噪声造成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尽管没有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是导致和加重其耳聋的重要原因。当时,贝多芬的职业生涯主要是在音乐厅中演出,这种环境中的音量很高,可能对他的耳朵造成了损伤。当然,他还经常参加一些高声音乐活动,如钢琴弹奏和指挥。这些活动可能会对他的听觉产生影响,加剧了耳聋的发生。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超过85分贝(大致为汽车穿梭在繁忙马路上的声音)环境中,可能导致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可能出现听觉疲劳,但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然而,久而久之,这可能导致难以恢复的感音神经性聋。青少年在蹦迪或音乐会等高音量环境中,如果频繁暴露于噪音,可能增加耳疾的风险而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罹患这种耳疾。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听觉系统对噪声更加敏感。因此,他们在蹦迪、音乐会和其他高音量环境中的耳疾风险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1亿青少年(15-35岁)面临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从上面引述的《韩非子·十过》“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来看,在老子时代“好五音”已是统治者一个时髦病,而老子所言当然是有所指的。

      “五味”原指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孙子兵法·势篇》:“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为質也。” 郑玄 注:“五味,酸、苦、辛、鹹、甘也。”《淮南子·原道训》:“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五味”后来泛指各种味道或调和众味而成的美味食品。明·张宁 《方洲杂言》:“平生不經嘗五味豐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壽。”在本章中,“五味”是指过多的美味。《爾雅·釋言》:“ 爽,差也;忒也。”《詩·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毛傳:“爽,差也。”《文心雕龍,論説》:“倫理無爽,則聖意不墜。”成语“屡试不爽”,意思是多次试验都不错。又《廣雅·釋詁四》:“ 爽,傷也。”又《釋詁三》:“爽,敗也。”王弼注:“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謂之爽。” 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聘享嘉會,則唯餚饌旨酒·····饕淫所階,百疾所附,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过多或过重的味道确实会影响味蕾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味觉感知受到损害。位于舌头上的味蕾细胞负责感知不同味道,如甜、苦和鲜。这些细胞释放的ATP(腺苷三磷酸)作为神经递质,传导味觉信号。CALHM1是一种新的离子通道蛋白,具有ATP通道的功能。当味蕾细胞释放ATP时,CALHM1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从而改变周围神经元的状态,使味觉信号传递至脑部相应的味觉中枢。如果食物味道过重、过于刺激就会伤害味蕾的正常功能,造成味觉钝化或丧失,以致食而不知其味。

        以上老子主要从过多的追求“色”、“声”、“味”的享乐会导致我们感官的损伤来说明贪欲的危害,这种危害还是生理上的,而“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则是更为严重的精神上或心理上的伤害。“馳”和“騁”都有“纵马疾驰”、“奔驰”的意思。《廣雅·釋宫》:“馳,犇也。”《禮記·曲禮上》:“入國不馳,入里必式。”《莊子·秋水》:“骐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廣雅·釋宫》又曰:“騁,犇也。”《詩·小雅·節南山》:“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鄭玄箋:”蹙蹙然雖欲馳騁,無所之也。”《楚辭·召魂》:“步及驟處兮,誘騁先。”王逸注:“騁,馳也。”三國魏曹丕《校獵賦》:“鑾輿促節,騁轡迴翔。” “馳”与“騁”合在一起,其基本含义不变,但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周礼·考工记·輈人》:“終日馳騁,左不楗,行數千里,馬不契需。”《楚辞·离骚》:“乘騎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唐 ·李绛 《和裴相国答张秘书赠马诗》:“縱横逸氣寧稱力,馳騁長途定出羣。” 明 ·李梦阳 《猎雪曲》:“馳騁復徊徘,掉臂角弓開。” 清·马维翰 《蚤发侜浦》诗:“首言慎起居,次言遠馳騁。”“驰骋”在古代也有“馳射”、“田猎”的意思。《管子·四称》:“獠獵畢弋,暴遇諸父,馳騁無度,戲樂笑語。”《吕氏春秋·任教》:“君臣擾亂,上下不分别,雖聞曷聞,雖見曷見,雖知曷知,馳騁而因耳矣。” 高诱 注:“馳騁,田獵也。”“畋獵”也作“田猎”即“打猎”。《廣韻·先韻》:“畋,取禽獸也。”《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畋于有痊之表,十旬弗反。”《诗·齐风·还序》:“ 哀公好田獵,從禽獸而無厭,國人化之,遂成風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權每田獵,常乘馬射虎。” “馳騁畋獵”是一项十分激烈的运动,一个人沉迷其中,长期保持紧张亢奋状态,势必造成神经系统的失控,其表现就是癫狂。从上面引述的《書·五子之歌》和《诗·齐风·还序》来看,当时“田猎”成风,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病症。老子“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很可能也是有感而发的。高亨说:“‘ 發’字疑衍。‘心狂’二字,其意已足。此文‘令人目盲,令人耳聾,令人口爽,令人心狂,令 人行妨。’ 句法一律,增一‘發’字,則失其句矣。盲為目疾,聾為耳疾,狂為心疾,故古書 往往並言。”高说供参考。

      如果说“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造成的伤害是精神上或心理上的,那么下面“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所造成的伤害则是心灵上的或灵魂上。所谓“難得之貨”当然是指那些昂贵稀有的金银财宝等东西。《説文·女部》:“妨,害也。”段玉裁注:“害者,傷也。”《左傳·隱公三年》:“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孔穎達疏:“妨,謂有所害。”《論衡·偶會》:“賊父之子,妨兄之弟,與此同召。”元·陳草庵《山坡羊》:“天公尚有妨農過,蠶怕雨寒苗怕火。” “行妨”指的是“伤害操行”或“操行受到伤害”。成语“见财起意”,与老子所言意思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呢?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与人内在的和外在影响导致的心理效应密切相关。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他是一位善于雕刻的艺术家。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为她起名加拉泰亚。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成为夫妻。后来心理学家把这个神话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的定义是,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再后来,这一概念被应用到教育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格布森在实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现象。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时,学生更有可能实现这些期望,因为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努力程度。心理学上还有一个“阿伦森效应”(得到赞扬就开心,失去赞扬就灰心):这个效应表明,人们对奖励和赞扬的反应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因财富而受到赞扬,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追求财富,因为这种赞扬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动力。另外,“锐化效应”(观念影响认知过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锐化效应”指出,人们的既有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知觉。如果一个人认为财富是重要的,他们可能更容易注意与财富相关的信息,从而更容易“见财起意”。这几个心理效应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如果一个人痴迷于某种事物,那么必然会造成其心志的改变;其次,外界的诱导如社会上的“炫富”现象,容易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而“嫌贫爱富”的社会环境则造成追逐财富的普遍的社会心理;第三,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既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追求更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老子在第三章就提出:“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可见,老子的政治思想绝非泛泛之言,而是建立在对社会人心的洞察和对良政善治的深入思考基础之上的。

        🧠句逗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这个结语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本章的总结,而且是老子对“欲望”问题的根本态度或者说对待“欲望”的基本准则。上面提到刘氏引述蔣錫昌的观点,认为“蔣氏之說大體不錯” 。而我认为。蒋的说法貌似有理,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蔣氏說 : “‘腹 ’者,無知無欲,雖外有可欲之境而亦不能見。 “目”者,可見外物,易受外物之誘惑而傷自然。故老子以“腹”代表一種簡單清靜、無知無欲之生活;以“目”代表一種巧偽多欲。”我们知道, “腹”虽然“不能见”外在的“可欲”,但肚子饿了人就会有吃的欲望,就连“未知牝牡之合”的“赤子”,当其“精之至”时也会“朘作”(第五十五章)可见,因为“腹”不能见“可欲”,就臆断其指代“无知无欲之生活”,这是说不通的。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因为“目者,可见外物”就断定它“代表一種巧偽多欲”之生活。事实上,“目”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狩猎、采摘、农耕,没有“目”的帮助,人类几乎寸步难行;而且即便是“盲人”也不可能没有欲望。

      那么,老子的“爲腹不爲目”到底应该如何来理解呢?“腹”是我们消化食物的重要部位, 汉 ·应劭《风俗通·皇霸·三皇》:“燧人始鑽木取火,炮生爲熟,令人無復腹疾。”这里的“腹疾”指正是腹部肠胃等消化器官的疾病。没有腹部肠胃等消化器官的正常的功能,人类就无法生存。可见,满足腹部肠胃等器官的需要是维持生命的第一要务。而“爲腹”正是满足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之谓也。“目”者,人的视觉器官。“目”对于人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对于“腹”——即腹部肠胃等消化器官,它的重要性就明显下降了。没有眼睛我们可能成为盲人,但是不会危及生命;而没有腹部的消化器官,我们就一命呜呼了。老子的“爲腹不爲目”,并非是要我们“废目不用”,而是要我们不以视觉享受为目的来用目,更不要为了视觉享受而伤目。一句话,在老子看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是第一位,它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灵峰说:“腹易厌足,目好无穷。 此举‘目’ 为例,以概其余: 耳、口、心、身四者。言只求果腹,无令目盲、耳聋、口爽、行妨。”此说颇有道理。人类的基本需要并不多,“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广厦千间,夜寝一床”。而人之所以会“目盲、耳聋、口爽、行妨”是因为人过于追逐感官的享乐和内心的贪欲。王弼注曰:“为腹者以物养 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按此说法,“腹”指的是人内在的自然的需要,而“目”指的是外在的超出自然生命所需的享乐。现在的人都活得太累!我们被无穷的欲望役使着、驱赶着,不知道生活真谛到底是什么?社会的物质财富越充裕,人们追逐财富的欲望也越强烈;社会的科学技术越发达,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严酷。我们已失去了童趣、乡愁、恬静、悠闲和自由,成了利缰名索、社会潮流的奴隶。老子的“爲腹不爲目”,为我们指点了生活的迷津。“欲壑难填”是对人类贪得无厌本性的生动写照。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个人的生命是相当有限的。让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穷的欲望,是愚蠢的。让我们回到到生命的本质上来。生命的本质就是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使生命保持健康、快乐、安详。超越生存需要的东西不仅对生命无益,反而会伤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所谓“目盲、耳聋、口爽、行妨”,讲的就是超出生存需要东西的危害性。宋代禅师释绍昙有一首《春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歌描绘了四季之美,以及在宁静中体验人生的愉悦。只有当我们抛弃了贪欲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乐趣。“聖人”之所以“去彼取此”,是因为“聖人”真正领悟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正常欲望与贪欲的界限,把健康、愉快的生命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摒弃了一切超越生存需要的享乐和有害身心健康的虚荣和刺激。

      🤔小结

      本章可以看作是第六章的继续。第六章是从正面来谈论“欲望”对于生命创造和延续的重要性,提出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使用原则。而本章是从反面来谈论过多地追求感官的享乐和外物的获得会给人身心造成的伤害,提出了“爲腹不为目”的原则。“爲腹”就是把符合自然法则的人的内在的身心的需要作为生存的法则,摒弃一切外在的诱惑和因贪婪而造成的纷争与罪恶,以确保生命固有的天真和乐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9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12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35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97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83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2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3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8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4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7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