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宝一直很喜欢看《猫和老鼠》,每次我们到附近一个西餐厅吃饭,他都会直勾勾地看着大屏幕,看猫和老师动画片。
我们之前的做法是禁止他看那么久,但发现越禁止越渴望,一旦他有机会看,就会不受控制,比如前些天到外公外婆家住,就看了一整天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后来孩子有次话刺痛了我,我问他今天开心吗?他很开心地说,可以看猫和老鼠。但提到学习,他却非常地不喜欢。我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学习的抵制和看动画片的渴望。
现在我们改变了做法,每天他做完作业,可以看半小时,大人陪他看,陪他笑,没有做完可以看一集,大人陪他看,陪他笑。
在了解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后,我和太太明白,需要给予孩子的自主时间,爱看动画片是孩子的天性。
01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是前段时间,流行的一句话,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其中有很多灰色地带,所以我们必须有灰度的认知 —— 可是如果要做事的话,却不能是灰色的。
你决心戒酒。今天是丈人生日,大家要喝一杯给老丈人祝寿,请问你能不喝吗?酒喝多了有害,但是不喝到喝多之间,存在一个灰度。哪怕从纯逻辑来讲,这里面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在疫情的情况下,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看电视学习,但孩子又不能多看电视,到底多少时间算多,这就是灰度认知,在不看和看得多之间有灰色地带。在行动上,你要么让他看,要么不让他看,这就是黑白决策。
所谓黑白决策,就是哪怕不符合逻辑,也要划线。
不看电视和看电视过多之前存在灰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需要黑白决策,让他看还是不让他看?
画个缓冲区,左边是白,右边是黑,中间是灰。线要划在非常靠左的位置,以至于过线之后的很大一块灰色区域仍然是比较白的 —— 那块区域就是缓冲区。过了缓冲区,灰色才变得比较黑。
看电视的缓冲区就是约定一个时间,比如孩子上了小学,可以有1小时的自主时间,可以让他看喜欢的动画片或者看他喜欢的书。
那么和孩子说好看30分钟,因为哪怕稍微多10分钟,仍然是安全的。
坚持原则,应该在缓冲区之外。
有决策好过不决策,有弊端胜过无规范。越往下越强调原则性,越往上越强调灵活性。下层不妄议灵活,没有原则作基石,今天想这明天想那,是假借权力的任性。上层不固守原则,没有灵活的发挥,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死板教条。
我在思考,如何平衡孩子的学习和兴趣?
我们可以限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