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游子回家,农民工返乡,超市里购买节日礼物的,提前订年夜饭的。全民开启迎新春模式。电视台也不例外;打开电视,“舌尖上的中国”、“暖暖的味道”,“美食天地”,“人气美食”,一个个烹饪节目接踵而来。一道道彩色缤纷,醇香诱人的家常菜、地方菜、特色菜,一道道源远流长的特色早点,一道道精心制作的菜肴似一幅幅精彩绝伦的艺术品,给人以醉人的感观,美得享受。
中国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独占鳌头 。满汉全席,108道菜,以满汉两族菜系为主,精致绝伦,:风靡全球。
中国地域辽阔,由于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了现在的八大菜系,即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粤菜、鲁菜、川菜。个个菜系均有鲜明的特点。既:色、香、味俱全。
名菜好吃,但可望而不可及。最实惠、最入口、最解馋的、最想往的还是家乡菜——地地道道的东北菜。
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熘、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
爸爸妈妈是安徽人,他们还保留着许多安徽人的生活习惯。在六十年代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没有肉,没有蛋,但是妈妈都会把大酱,咸菜做的很精致。她会把黄豆煮好,加上辣椒,大葱,大酱一起翻炒,一盘黄豆酱就做好了。她把大豆腐压水后切条,用盐腌后晾干。想吃的时候洗一洗,泡一下,上锅一蒸,卤豆腐干就得了。那个时候吃起来,就是一道美食啊!只有过年的时候,妈妈才会做最拿手的菜,粉蒸肉,红烧肉给全家解解馋。
小时候妈妈过年包的素馅饺子,大白菜、黄豆芽、土豆粉条,大葱,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后来我们姐弟长大了,上学的上学,下乡的下乡,东北菜渐渐的进入了我们的家庭。
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票证制度,物质极大的丰富,鸡鸭鱼蛋一应俱全。饭店、小吃部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和物质生活。东北菜从那时起逐步映入了老百姓的眼帘,走进了千家万户。
汆白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锅包肉、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酸菜排骨、鱼头炖豆腐、白肉血肠,红烧肉、咕咾肉,溜里脊、溜大虾、溜猪肚、溜肥肠。
饭店里样品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虽没有八大菜系那么精致,但它顺应了东北人的习惯和口味。每次聚餐后,回家总会学做一、两样菜给父母尝尝,虽然做的不精,但父母非常高兴,不断的给予鼓励!学做东北菜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慢慢的逢年过节,客来客往,满桌子几乎都是我们学来的地地道道的东北菜。(除了爸妈吃的家乡菜以外)
几年来,去了许多名胜古迹,名川大山,南阳古镇,吃了无数的美味佳肴,特色美食,但丰富多样的家乡菜仍是我的最爱。
南来北往的老漂生活,不仅逐步适应了生活环境,也渐渐融入了饮食环境。我们家现在是南北贯通,既有北方的煎、炒、油炸,又有南方的清淡可口。牛腩柿子汤,山药煲鸡汤,白菜豆腐肉丸汤,绿叶菜清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年年团聚时,给父母,妻儿老小,亲手做一道你喜欢的家乡菜。全家一定会其乐融融,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