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月田野
高中时候,偶然的机会读完了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那时候只觉得小说很长,基调太悲,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后来工作后,妻子买了本精装版《穆斯林的葬礼》放在书架,每每扶案写字时总会瞥见这本厚厚书的直勾勾的矗在眼前,粗体黑色字体书名几欲蓬勃而出,于是又捧起了这本 厚厚的文学作品细细品读。坦白讲哭过,为新月而哭,为跌宕的玉器世家的命运而哭,也理解了这部作品的基调为何以悲情色彩为主,因为这就是人物、家族、在激荡的历史洪流中的必然结果,作者霍达只是人物命运的运行轨道,不加干预的将这些平铺于纸上,用一个个奇幻、悲惨的人物命运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历史无情"。
这是一部民族特色的长篇史诗,几代回族人的命运浓缩在了这本将近五十万字的小说中,作者除了通过人物命运展现了历史真相之外,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精美的玉器世界和回族人的虔诚信仰和风俗文化,在中国文学史上兼具了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回族女作家用了全部的气力于1987年完成了这部流传于世的《穆斯林的葬礼》,作者在后记中写了创作这本书的过程,对于有着写作梦想的我们极借鉴性意义。下面把霍达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
分享给大家,相信您一定会备受启发的。
1、确定书名,根据题目某篇布局
霍达说这是她创作文学作品的习惯,就像她的子女一样,总是在没下生之前就起好了名字,一个好名字会激起母亲的种种美好情愫,联翩遐想,这是母亲塑造儿女的蓝图,他们一落生,就用早已十分熟悉的亲切称呼呼唤着他们,怀着深深的爱、殷殷的期望,哺育他们,愿他们能长大称为和名字相符的人。
正是这样,霍达才会用一颗孕育子女的心态,根据已经确定的题目,再某篇布局,殷切的呵护着笔下流淌的每一个文字。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对待写作对待文字的态度,有时候从另一个侧面决定了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的重量。
2、打腹稿,把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先感动别人
打腹稿有点列提纲的意思,不过远比提纲细致入微,几乎是文章内容的十之八九。霍达说她在创作《穆斯林的葬礼》的时候,题目有了之后,稿子几本已经出现在了脑海中。她会把脑海中的腹稿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家人和朋友听,有时候也会把腹稿用录音机录下来给自己听。当自己讲故事把别人和自己都感动了,才决定了要把构思的作品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
霍达说感动别人和自己不是目的,眼泪不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但至少说明了,自己的讲述引起了别人的共鸣。同时,得到朋友的首肯,对创作者而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鼓励。
3、不急于动笔,等待最佳时机
有时候创作文学作品也是一场和自己斗争的战役,时机很重要。这里所说的时机用豁达老师的话讲就是不到激情在笔尖无法遏制地涌流的时候,不要强制自己去创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接到一些命题作业,面对时间、题材、内容的限制会强制自己写作,可往往适得其反,绞尽脑汁几个小时,也写不出值得回味的文字。
当然霍达老师要表达时机不只是难以遏制的写作激情,写作前的方方面面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时机是永远不会来临的。
文学作品往往是生活亲历之全部或部分,定是创作者的切身感受,凭空拿来的文字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
那么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创造写作的最佳时机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作品需要查大量的资料,保证所写内容生活感,真实感强,只有这样才容易引起读者产生共鸣;尽可能的作品中人物原型,物品原型进行零距离接触,如果书写的是前人之事,原型已逝,那就努力找熟知人物的后人进行畅谈,将自己置身于人物之历史环境中,按照他们的命运一步步的往下演推故事应该有的发展轨迹。
4、动笔过程,全身心的投入
这里所说的全身心投入不光是指在环境上把自己封闭起来,推开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更重要的是说创作者要把自己真切的放到故事当中,用主人公的视角窥探故事的发展。
霍达老师就是这样的,在创作之时她似乎已经变成了笔下的新月,无数次的落泪,以至于心绞痛的毛病无数次的发作,只能靠药物维持写作的力气。
霍达说她在创作《穆斯林的葬礼》的时候市场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心都在小说中。忘记了人间的寒暑,已小说中的季节为自己的季节。窗外正是三伏盛夏,书中却是数九严寒,不寒而栗。为主人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当作者把一个个人物送离人间的时候,自己也被生离死别折磨的痛彻心扉。
当然,这样的境界,常人难得,首先一定要有可以感动自己的题材,其次如此投入的创作确非易事,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感悟,绝非一日可成。
5、不为了讨巧而改变写作初衷和风格
这里说的"讨巧"范畴也很广,比如刻意回避历史问题,刻意的弘扬当下之种种。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的除了霍达老师,鲁迅和野夫先生也堪称真的猛士,任何历史问题都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描写,剖析,所以这样的文字才会有重量,掷地有声。还比如为了讨好时下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阅读风格,有这样想法的创作,从一开始无论时创作者还是作品都在被被动的牵着走,写出的东西往往文字真善美,内容和思想却接近卑劣,甚至毫无思想可言。还比如为了大圆满的结局,刻意改变了人物的最终命运,这些"讨巧"都是创作文学作品过程中的致命毒药。
6、不以秀技巧为写作目的
说到底,写作也是三百六十行当中的一行,技巧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东西,或者说技巧最好隐含在作品之中,而不能让人触手可摸。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正如最上层的武功应该是"无招胜有招",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
霍达说她在创作过程中不会考虑写作技巧之类的问题,只是全神贯注的将人物,情节,器物,风俗展现了出来,书中所谓的技巧也是后来读者分析出来的,纯属无心插柳之举。
反观现在好多写作者往往将创作的焦点放在了所谓的词藻优美、情节紧扣、悬念四起上,往往偏离了作品本身所应展现给我们的东西。
那么难到就不考虑词藻、布局等技巧性问题了吗?不是的,意思是不应把重心全放到了这些当中,这个时代有才之士大有人在,如果仅仅想通过写作来展现才华,那永远也写不出值得读者和自己频频温习的作品。
以上六点即是分享给大家的,也是告诫自己的。写作路漫漫,除开天分和丰富的阅历外,还有一点是我们大多数人必须坚持的:唯有多读,丰富知识储备,长期坚持不懈的写下去才是我们能够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前提保障,想借一文留名者,还是早点放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