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kantli.com/article/56
这一系列的文章,是小团队内的实务讨论稿,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交流与讨论。其中多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体会,必然存在许多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仓库安全方面的流程一般执行起来很不容易,我个人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流程本身有问题。
举个例子,仓库里面一般是不让穿拖鞋的,一个是形象不好,再一个是确实比较危险,影响操作的便利性。这就好比是在操作现场看到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要搬东西或者操作设备,肯定是左避右让,没法好好干活的。穿拖鞋虽然没有弄脏的问题,但动作发力什么的总是不方便。题外话,保证操作便利性也是我们建议现场使用统一制服的原因,统一发的衣服,不会有人怕弄脏,因此可以避免对操作效率的影响。可是很奇怪,总是有人比较偏爱拖鞋,比较随性,所以要有管控。
怎么管控呢?有一种思路,是仓库主管,或者安全责任人,每次有看到穿拖鞋的人,就记一笔账,或者说,记录这一次异常,月底统一扣工资罚款,当然,这里扣工资罚款不是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记一笔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过账,我就记过,现在手机上有很多号称很方便的记账应用,可能是我比较没毅力,不论是哪种应用,我记账的连续时间从来没超过一周,所以我的预算从来都控制不住。
排除掉同事之间互相通融的因素,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只要是需要临时记账的管理办法,都是自欺欺人,做不到的。一个现场主管,有时候其实挺忙的,我正在那边做事情呢,你让我打开电脑,找到报表,记录一次异常,一次做得到,两次做得到,长期下去,是非常难真正做到的。可是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团队里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往往都会有记账的思路,一次异常操作记一笔。
这当然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制度设计。采用这种思路一般有两种原因:
其一是有些制定制度的人不管这些制度的执行,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可以跟他们的领导汇报说:我们是有完善的制度的,就是执行的人不得力;
第二个原因,是制定制度的人缺乏对这套制度的必要性的认同,或者缺乏实践经验。如果不觉得有必要,那当然是糊弄着来了;而缺乏实践经验,是说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想不到之后这些制度的运作情景,把未来想得很美好,觉得自己浑身上下干劲满满,一定可以完美执行。可击碎人类梦想的,往往不是什么艰难险阻,而是漫长枯燥的时间,日复一日的重复;
回到刚才那个拖鞋的问题,具体怎么控制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路,只要不记账,都还好。其中一种想法,是坚决一点,只要是穿拖鞋的,都不要进仓库,也不用打卡上班了,回去换了鞋再来,或者仓库里面准备两双劳保鞋,换上劳保鞋再进仓库。大家知道,劳保鞋是带钢板的,劳动保护嘛,所以比较重,穿起来其实挺难受,这也是很多仓库都要求穿劳保鞋,实际上却很难做得到的原因,确实是影响操作,甚至有时候,本来能躲开的危险,反而被拖累躲不开了,得不偿失。这还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只要客户或者上级看到仓库里面有穿拖鞋的人,仓库主管就不要干了。没有第二步,第一步就做不好。
那么问题来了,只是穿个拖鞋而已,至于吗?这个问题问的是得失利弊,或者说,设计与执行制度的成本,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凡是一套制度的执行,都是有成本的:
- 执行的人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各种其它资源,是一种成本;
- 制度导致的团队氛围和团队关系的变化,是一种成本;
- 从原来的制度切换到新制度这个过程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一种成本;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上面提到的两种思路的制度成本。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一个侧重转换的过程,一个侧重持续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
后一种想法,看上去很坚决,但其实只要规矩说清楚了,执行的机会不是很多,基本上最多有个一两次,后面就不太可能有什么事情了,所以关键在转换的过程;而前面的记账制度,一个是不太容易执行到位,一个是惩罚力度不够,不记打,后面还要持续关注这个问题。所以我的看法,是后面一种办法成本更低。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路径依赖,意思是说,我们当前所做的选择,会影响以后所能做的选择。对于非常规的问题,一开始就采用雷霆手段,达到或者超过标准,后面的管理,就会轻松一些,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而且不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了这套标准,那么之后,大家的对话就有了共同的基础,不用费太多口舌。
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在处理非常规问题的时候,必须在一开始就达到或者超过标准,让大家一开始就适应它,以避免后续执行上可能产生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巨大成本。至于采用的办法,则是见仁见智,需要取决于不同的事实情况和团队状态。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很容易发现,仓库管理中的一些小细节,之所以执行不到位,还是由于管理者本身态度暧昧的缘故。这里的小细节,是指那些必须要做到,确定可以做得到,却没能做到的地方,比如说不穿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