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走了,是不是就没人来看我了。”
——何玉珍
8月15日上午,我从WYN的推送中第一次知道了《二十二》这部电影,本来担心在家乡小城不会有排片,查了一下,15号没有,16号有两场,约了好友,三个人,一块看了这场记录电影。99分钟时长的电影,开场一分钟后还有一个年轻姑娘拉着奶奶(姥姥)进来坐下,抱着可能会包场的心态来,《二十二》上座率可以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中场1人离场上厕所后返回,4-5人在影片后半段离场;片尾曲响起,屏幕出现众筹名单等信息时,后排有一人在说,“怎么还不亮灯,终于结束了,要把这个看完才亮灯吗,坐的腰疼死了”。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 “慰安妇”题材的电影,也第一次知道,所谓“慰安妇”只不过是战时日本方面的称呼,就像影片中所说,她们,只能说是“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她们当时的年龄,正是如白桔梗花般青葱美丽啊,战时受到的苦楚,数十年来忍受的孤独,除了她们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懂得。
本以为会很压抑的电影,导演郭柯的镜头下缓缓流淌的,却只是奶奶们生活现状,平静而温柔,透过荧幕看到的,没有仇恨,没有过多的悲伤和眼泪,更多的是奶奶们可爱的笑容,她们很可爱,就像你的邻居,你身边的奶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不同于获得第三届凤凰纪录片大奖、在国内外拿了不少奖、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永久馆藏、都没有获得在中国大荧幕上映的资格的《三十二》,这是首部获得公映许可“慰安妇”生活现状记录电影。它是在一位花光积蓄也要拍的导演的努力,不少明星名人出钱出力宣传,32099名网友参与众筹才得以面世的。真的是这样,再不上映,就来不及了,幸存数字从20万,变成32,变成22,到《二十二》全国公映,变成——8。
作为二战受害最大国,如今又多少人真正知道并了解这段历史,又有多少人知道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奶奶们的现状。经常会有人在一些特殊的日子会把老人们拉到聚光灯下,反复揭开伤口,或者拍些“血腥有说头”的作品。在上海虹口那所慰安所旧址被拆除时,那位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说的是,“妓院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好”。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上,也没有对慰安妇问题有过系统介绍。
这样的历史,会对中国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所谓的影响吗?
“可那些漫长岁月的痛苦,从来都不该成为你我餐桌的八卦下酒菜,也不应该被当做瘟疫一样避之不及。”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导演郭柯说,他曾经赴韩国参加了他们的周三集会,民众自发聚集在日本驻韩国使馆,敦促日政府就慰安妇问题道歉,这其中,有很多韩国中小学生自发参加。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
赶在零之前,让我们直面苦痛历史。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韦绍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