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将眼前的苟且活出诗和远方

    已经讨论了太多这方面的话题,但你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放在了对立面,成了不可兼得的“鱼和熊掌”。然而,让我们放下对这两个词汇的固有印象,仔细思考一下两者间的关系,就会发现,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眼前的苟且”到底是什么?真的就像这个词汇传达给人的感觉那样不堪么?这里的“苟且”,就是我们凡常人生的烟火世俗,在尘世中挣扎求存,必然会有无奈、有心酸、有不得已,可也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苟且之处,更显得这凡俗人世中不时闪耀着的温暖、幸福是多么的美好。阳光伴随着阴暗,这是生活的真相与常态,一个成熟的人必然要接受这生活的两面。可是,这些不时闪耀的、让人心生美好的阳光与幸福,被“苟且”这个明显带贬义的词汇给掩盖了。

    事实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繁杂的生活才是一切滋养“诗和远方”的土壤,没有眼前的苟且带给我们的物质基础,何谈“诗和远方”?这两者之间并非二元对立不可交融:“眼前的苟且”让我们有条件走向“诗和远方”;“诗和远方”的浸润让我们更有勇气扎进这红尘万丈,为自己和所爱的人们而苟且经营……

    当然,一头扎进苟且之中让人面目庸俗,可一头扎进诗和远方也让人不接地气,最好的状态,是从“眼前的苟且”中活出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活出一份踏踏实实接地气的诗意。怎样才能活出这份诗意呢?我想从这几方面入手,或许可以一求:

       一、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保留那份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好奇心。

    在感知美好这一点上,让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离我们远一点,慢下来,从容一点,看一朵花开,听一缕风吟,风雨晴雪总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日月星辰也给我们不同的遐思。在生活的间隙,多一点“无用”之事,就多收获一点美好。

       二、保持阅读与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

    放下手机和朋友圈,放下所谓鸡汤干货,多读几本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它历经了时间的淘拣,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生的普遍真相,它用美好指引人生,用丑恶警醒世人。当“眼前的苟且”让你无暇他顾时,独立的阅读与思考是让你走向“诗和远方”的最低成本的途径。

       三、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增添生活的趣味与阳光。

     “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没有兴趣癖好的人,不仅无深情,肯定还很无趣,培养自己喜欢的兴趣一二,可以将自己从生活琐事中剥离出来,用一两小时的时间让自己专注一件事,不去想房子、车子、孩子,也未尝不是一次诗意之旅。

       四、生活中多一点仪式感,自己创造自己的诗意。

    “仪式感”被鼓吹了好久,说实话,一开始我很拒绝,总觉得少了“随兴而发”的天然,多了匠凿痕和匠气。可是随年龄渐长,心态逐渐宽容,才发现“仪式感”在琐碎的生活中很有必要,它真的可以让繁冗的生活多点诗意。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节假日才能怎样,天阴下雪,约三五好友喝酒聊天,不知所云更妙;夜来有雨,孤灯一点乱翻书也很有韵味;阳光晴好,一家人去郊外出游踏青也是一次诗意的远行……

    至于还有哪些从苟且中活出诗意的方式,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摸索寻找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海德格尔说:人要学会诗意的栖居。 我也长久的以为,人生在世,必是要追...
    彭小亮阅读 10,754评论 6 16
  • 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撩拨起了小伙伴们对诗和远方难以名状的情感,一时之间,顿悟者有之,深思者有之,愧悔者有之,...
    钱美静阅读 5,796评论 1 17
  •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寻找一个能容身和写诗的田野 高晓松那句“...
    背包里的青春阅读 4,617评论 22 18
  • 站在屋子里,可以感受到阳光在一点点的消失。 我站在床的旁边,对面站着一个人,个头目测比我高2厘米,穿着...
    5fc1bc4f8056阅读 1,878评论 0 1
  • 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叫“希望税”。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先讲几个故事。 关于美容 最近看了一个介绍日本东京旅游的电视...
    粗眉阅读 2,4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