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周的陪伴,陪伴关键词是:潜意识,生活调整,肃然起敬。画画可以是孩子内心需求的表达,也是潜意识的呈现,透过孩子描述的画面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作出生活安排的调整,用心观察,细心思考,尽量找到适合孩子需求的节奏和韵律;孩子往往比大人更加有执行力,他们对学习要求的执行力度让我们很是敬佩。
画面一
周二从广州回到的时候,已经差不多20:00。一身的疲倦,满面的尘土。小b告诉我作业已经全部做完了,拿了英语卷子给我看,大部分知识还是掌握的。居然跟西瓜之前英语考试的时候,错的地方很像。主要还是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没有协调好,就是能听,能读,但还没有办法一一对应认清楚,接下来要加强指读训练。带小b冲凉的时候,他告诉我,今天上美术课的时候,他画了一个月亮,在月亮上画了一个屋子,屋子里面有几张床,我问他,画了哪些人呢?他说画了他自己,画了爸爸,画了妈咪,画了珍姨。我问:那西瓜呢?他说没有画他。我问为什么没有画上西瓜呢?他说太难画了。后来他又说了一句,不想画上他。我问:几个人在做什么?他说妈咪跟他在床上睡觉。爸爸在划着月亮船。因为有月亮了,就是晚上,所以我们要在睡觉,爸爸不能睡,他要负责划船,也要保护我。我说爸爸也要睡觉呀。他说如果爸爸划船累了,就会按一个按钮,调一个自动驾驶的装置,船就会自动开启。我说,还画了什么。他说还画了打乌,而且把猫咪带上了。画画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这个画面就是他潜意识最理想的情景,有爱他的爸爸,也有爱他的妈妈,有爱他的珍姨,有他爱的打乌,还有他爱的猫咪。一切的爱都是给到他的。这是很真实的感受,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接纳孩子的真实,而是会给他讲道理说应该考虑西瓜。他连来家里还不到一个月的猫咪都带上,因为这是他真正喜欢的东西。而其他孩子都是竞争的对手。这也是需要提醒多孩的家庭,怎样去确认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怎样去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不是通过竞争才能得到大人的爱,他们每一个存在就可以得到大人的爱。我对他的描述没有任何评判,也不讲道理,只是在这个对话中更加了解他内心的期待和需求
画面二
经过开学以后的磨合,决定还是需要调整一下生活安排。跟阿姨谈一下一些具体的生活交接,俩b之前在幼儿园一天要吃6餐饭,等到上了小学,中午都是在学校吃饭的,而且饭菜其实也不怎么可口。每天17:30阿姨到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处于体力极度疲劳,血糖偏低的状态。回家要走差不多2km的路,回到时差不多晚上18:10左右,每到这个时候,西瓜就容易发脾气,提出要吃包子,假如蒸了包子吃,又会影响晚饭的胃口。如果不是煮个包子吃,又会吵闹不已。很多时候,我们看见的是孩子的蛮不讲理,却很少能够看见这个时刻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回到之后还要做作业。所以还是交代阿姨让他们去接孩子的时候带点吃的东西,接到孩子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吃点东西,然后才开始走路,这样体力跟上了,情绪更加稳定,回到家之后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画面三
周四,在广州上课后,开车两个小时赶回佛山。路上,西瓜打电话给我,说打不开英语的电子书,我问他是否有试过重新启动,他说有的,但还是不行。我让只能耐心等我回去再说。回到后,小b告诉我,他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而且如果不做完就坚决不肯吃饭。英语老师交代读2遍,他也一定要读5遍,还主动去看了好几本书。养成自动自觉做作业的习惯,而且对学习充满兴趣,那就足够了。我从来不会告诉他们学习是很苦很累的,这种说法会给到他们不良的心理暗示。我会告诉他们求知需要通过学习,学习可以回答很多问题,学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学习是有成就感的,学习是快乐的。他们说英语还没有读,因为打不开电子书。于是,只能带着疲劳开始修理电脑了,全程他们都参与了。边处理边告诉他们,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软件,二是硬件,一般先排除软件的问题,我把文件夹删掉了,再重新安装。如果这么处理都还不行的话,就是硬件的问题,那妈咪就需要带回单位找工程师修理了。后来发现还真的是软件的问题。当重新能够打开电子书的时候已经是22:10了,大b赶紧把他的英语作业读了3遍再去睡觉。小b说他要读5遍,我说太晚了,读2遍就赶紧睡吧。他说不行,无论如何都必须读5遍。那一刻,对孩子们真的是肃然起敬呀。
安排了广州一周的学习,虽然学习班安排了住宿,为了每天能够见下孩子,还是决定早出晚归,每天开车来回,确实会比较辛苦。每个人的价值排序是不同的,于我,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最在乎的人与事上,是非常值得的,以后想起,也就没有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