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追完剧《河洛康家》,河洛文化很有意思,康家祖训一留余。是说凡事不要做的太满了,太过分,留有余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康百万庄园过厅正上方悬挂着块别致的匾额——留余匾,它既是康家的家训,也是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和镇馆之宝。“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为中华名匾之一,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该匾是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做于1871年,已有100余年历史。该匾是康家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
《四留铭》,作者王伯大,在赤岸筑留耕堂(今废), 自号“留耕道人”。原文见《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说的意思为: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天地;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国家;留有余地,不把钱财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
记得以前看到一本书,《河南人惹了谁》,看了这部剧,想想大多人会对河南重新认识,透过河洛康家,中原文化了不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一收获,这个小孩子象贺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