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路遥——《人生》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有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得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扑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
这一段是路遥描写暴雨来临前的一些征兆,通过人,虫,动物的表现,生动形象,仿佛身临其境!描写的非常棒。
平时我们描写环境,和自然现象时,往往一两句成语,或者简洁的话语一句带过。像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其实更直观,更能体会此天气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当然往往描写天气啊,环境啊,都有借物喻人的作用。以此来渲染人物性格或者处境,更能让读者对人物和处境有个立体的认识。
此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并运用在人物写作中,使人物个性更加的立体形象。
我也来一段,当作练习:
那天是雨后初晴的日子,乌云还没完全散开,但阳光已经迫不及待的从乌云的间隙中撒下来,照拂着大地。顿时,地上的水温开始变高,渐渐的变成水蒸气,向空中漂浮。使空气中湿度瞬间上升,闻在鼻腔里,有股闷热难耐的感觉。
地上斑驳的水迹,照着过往的人群,影影灼灼,十分匆忙。似乎是终于盼着雨停了,大家要去做自己的事情。
街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有的走的匆忙,穿着外套,背着包,低着头,生怕一脚踩进水坑。有的人已经脱掉了外套,穿一件T恤,凉凉爽爽的走在潮湿的路面上,不慌不忙,井然有序。
路边的槐树还是一动不动着立着,树叶上还挂着沉重的雨滴,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风还没吹来,无数个晶莹的水滴,在树叶上一闪一闪,努力绽放着自己的魅力!
渐渐的,乌云开始大面积散开,太阳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热量洒向大地。地面上较高的地方已经看不到潮湿,雨水都被蒸发的一干二净。此时的空气更加的闷热。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上升的腾腾热气,呼吸就要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