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座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而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人生舞台上,绝大多数人都要付出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来演绎一段关系---夫妻。
首先,培根认为独身者并不是一个好的公民。从而可见,夫妻在整个人生长河中的重要性,而每一个结束单身步入婚姻的男男女女,又有几个不是憧憬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心愿呢?都说最好的婚姻是嫁给爱情,夫妻结发的初衷往往都是因为爱情,身心相许的同时必定也是期许“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或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美好期许。
说到爱情,中国人自古都是非常浪漫的,我们的《梁祝》中有关于化蝶的传说,我们也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千古绝唱,当然我们也有“城里的想冲出去,城外的想进来”的伤感与无奈。
而无论如何,进入婚姻门槛的男女,必将或者说是必须接受“骨感”的现实,与浓情蜜意的爱情画地为界,这界或许成了里程碑,或许成了坟墓。热恋时的“你侬我侬”、“花前月下”、各式的鲜花,礼物都会逐渐的淹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你家我家大小事,生儿育女,换房换车的各类“杂事”中,曾经的“十指不摘阳春水”早就变成“ 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 ”的平凡与欣慰。所以,婚姻并不是为了给爱情保鲜,或是让爱情延续,好的夫妻,不过是好的partner,合作愉快者必定能获得幸福!
好的夫妻,必然要“爱屋及乌”。我们中国人常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既然爱对方,就要接纳对方的家人、亲人,朋友,因为她(他)除了“你”这个爱人,还有割舍不断的亲人;除了家庭这个天地,还有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工作场所。爱人并不是你的私人所属,也不是你的依附品,所以必须平等地去尊重对方的各类社会关系,用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去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纵然是要面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圈中人,也要抱着协作的态度去相处。
好的夫妻,精神世界要对等。婚姻中,无论精神还是物质,独立可以视为一种强大,婚姻中的“门当户对”不失为好的匹配。因为“门当户对”背后必然是眼界,学识,谈吐等等的相对等,只有两个各方面都相差不大的人才有可能共度一生,可以说,在婚姻当中,物质的不匹配尚无大碍,精神的不匹配却绝对是硬伤。而且这种精神匹配还必须是同步成长的,《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就是过早的放弃了精神世界的成长而失去了陈俊生,被一个“人畜无害”的女人打败。朱安守候了一生,也只不过守住了一个宅子,虽然她生活上是独立的,却走不进丈夫的精神世界。有相同层次的精神世界,夫妻二人才会有说不完的话;才有可能探讨、剖析彼此的问题;才可能达成共识用来陪伴孩子的童年、培养孩子的成长;才可能共同探讨一道美食、一个社会热点……这个过程不需要处心积虑,也不能够用力过度,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共同”之上。没有思想交集的夫妻很难获得骨子里的幸福感,胡适先生名震四方,小脚太太虽从一而终,个中曲折和滋味也曾受到质疑和诟病。
好的夫妻,要建立共同的家庭目标。小到家庭的建设、大到家庭的财产、投资、理财以及孩子的培养等问题,没有目标的夫妻,是很难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和蒸蒸日上的。所谓的目标,并不是一定要有多少多少财产,也不是要让孩子成龙成凤,这个目标主要还是要围绕着“家庭和睦”“老人幸福,孩子健康”而开展的。
中国人常常用举案齐眉或是夫唱妇随来形容或是期盼、祝福好的夫妻关系,而事实上,好的夫妻,一定是在独立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纸婚约简单,日子过好不易。所以,婚姻不是为了续写轰轰烈烈的爱情,婚姻更多的是牙齿咬到舌头的疼与不适,婚姻更多的是平淡,婚姻更多的是将爱情升华为亲情的“熬制”,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从“亲爱的”到“老不死的”,都是为了升华这份情缘。
当好对方的partner,合作愉快,家庭的幸福才能最大化、最长久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