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国产古装剧《军师联盟 虎啸龙吟》,还不错。
一来,是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三国题材,能看到魏蜀吴大战,经典街亭,空城计之站,想想就令人激动。
二来是本剧着重描写军师们的脑力对战,重点描写那些宫内宫外的智斗环节,这一新颖而烧脑的切入点着实令人感到新鲜。
正如电影自媒体毒舌电影所说,中国若都是此类国产剧,谁还看美剧。
以往的三国题材大多关注故事,人物塑造,虽也涉及不少谋略的内容,但少有像《军事联盟》这样专门将“谋略”拿出来讲,做到了新颖又不脱离经典。
吴秀波整体形象气质演技也都还是不错的,司马懿的复杂和聪明都演的到位,人物塑造还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今天不是来聊剧的。我是带着问题来的。
我的小疑问就是每次看这类古装剧,我不太明白为何中国人的聪明人和国外的聪明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为啥中国的才子都搞政治,国外的天才都搞发明?
比如,如果我要你列举一些中国古代名人,你肯定会说什么秦始皇啊,孔子孟子,汉朝几代皇帝,清朝乾隆康熙等等。
你会发现,人们对这些帝王名人的赞誉大多集中在打下疆土,管理朝政,发起改革等等这些偏管理的事务。拿当代企业管理的概念来诠释的话,你会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大多在人力资源,在管理,在行政上做的比较出彩。
而如果你把眼光放到国外,西方,你会发现似乎西方的名人则更为多元一些。
国外的名人里既有打下疆土的亚历山大大帝,伊丽莎白女王等等,也有来自文艺界的贝多芬,毕加索,梵高;或是热衷发明创造,来自科学界的特斯拉,爱迪生,牛顿等等;更有企业大亨洛克菲勒,福特等等,还有金融鼻祖罗斯柴尔德家族等等。
似乎国外的人才更容易做到一个遍地开花的状态,他们能够做的事情似乎更多一些,不局限于宫廷,而是在科学,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出彩。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啥中国人只敢跟自己人斗?而老外都爱出去闯?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还是资源+体制过于集中所造成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的历朝更迭,读完历史你会发现咱中国一直不变的就是统一。
为什么中国的君主那么强调统一?
其一这或许跟人口和资源分布有关。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如何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土地便是统一的至高目标。统一就能够掌握最多的资源,最多的物产,国力财力人力都会得到最大化的掌控,因此统一就是最直接最看得到的国家战略。
其二,统一的重要性是源于我国本身文化,民族不太统一所致。各地风土人情不同有关,而相同文化的人又更容易认同相同或相近文化。而为了巩固王权,不同的人用同一种方式来管理更为高效一些,虽然不容易得民心,但确实统一纲领下,国家更容易管理。
于是乎,当统一成为主要国家战略的时候,身在“统一”之中的聪明人也就只能懂得慢慢“统一”自己的资源和利益关系。
统一是一个像金字塔一样的架构,越往高处,有越多越丰富越优秀的资源。
当然,过于统一的确会导致分配不均,会导致一个“人为二八定律”的形成。
但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你在这个环境里最高效的问题解决方式。
统一代表着集中制,它集中了权利,集中了你住的府邸,集中了你能够控制的兵权,和你能够接触的资源。
对于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来说,他得出的答案是,既然宫廷是这个金字塔的集中点,那么我就进宫廷,如果军队是,那么我就进军队。
如果你是艺术家,你是科学家,假如顶尖的资源都在宫廷里,那你不也得进入宫廷,去认识认识那些金字塔尖的精英么。
所谓的“中国人爱厚黑学”“爱搞政治”不是说大家真的那么看重人情,那么喜欢搞这些,
而是因为在某些人情背后,真的有比重相当多的利益。
人情社会,核心是源于高度集中的资源,然后由高度人脉化的资源分配机制推动。
而这,就是这个社会几千年以来的既定规矩。它不断地被聪明人琢磨、深化、研究、传送至今。
回过头来看看《军事联盟》,客观来讲,你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部好的作品,细节的描写,客观的人设,逻辑严密的宫廷政治斗争。展现出古代战争的“力与美”。
但年轻人大多不爱看中国国产剧,他们更多喜欢国外敢于思考,敢于挑战幻想的种种科幻片,冒险片,英雄片。
因为国产古装封建电视剧所传达的信息仍然是那一种精于计算,战战兢兢,步步为营的封建社会生存之道。
虽然它的确也很聪明,也有意思,有智慧,且有格调。比如跟它相近的英伦风,也是因为这种“压抑”“缜密”“逻辑”化的风格而获得相当一部分大众的青睐。
然而,它有一定理解门槛,它太严肃,如果不加点戏剧的因子在里面,它会显得很乏味。
它是敌不过更照顾大众心情和兴趣,更体现积极向上,更懂创新,更懂乐趣的欧美日韩影视剧。
国产古装剧不如国外的接地气。
不过,电视剧顶多也就是一个娱乐项目,它暂时承载不了那么复杂,那么深邃的教育内容。
它也回答不了为啥中国才子都爱搞政治,搞关系,而国外才子都去创业,都去搞科技,搞艺术的原因。
wechat:皮卡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