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是玩笑话,但作文确实一直是孩子的“老大难”问题。事实上,如果学生从心底里不喜欢,作文是很难写好的。因此,在教学生如何写作之前,应先要让他们爱上写作。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特级教师蒋军晶的10个写作技巧,希望能对你指导学生写作有帮助。
第一个技巧,写外貌不用“有”。在蒋军晶老师看来,不太会写作的学生写人的外貌,是用“有”和“一”字来串联五官的。比如,“某某同学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老师试着让学生去掉作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就会发现作文好了很多,刚刚上面的句子就会变成:“某某同学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竟有点混血的味道。”
技巧二,写想但不出现“想”。描写心理活动是作文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很多学生一写心理就会跳出这样的句子:“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我心想:‘这该怎么办呢?’”这个句子中的“我心想”三个字其实是可以去掉的,而且还照样读得通,并且更简洁了。当然,为了出点效果,还可以在心理描写中适当加点感叹词,例如:“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技巧三,不刻意使用成语。蒋军晶老师认为,作文之所以写不长,很多时候都是成语惹的祸!因为当作文只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个性就没了,文章的真情实感也没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比如,写春天不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风抚过的每一寸肌肤,都暖暖的。”
技巧四,遇到“很”和“非常”这类字眼要想一想。学生写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很”和“非常”。老师需要提醒他们的是,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能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比如写热,可以不用“很热”来形容,而是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比如“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等,文章自然也就能写长。
技巧五,环境里面有“真”“情”。学生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值得表扬,但是很多学生只要一描写环境,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等,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此,老师应教导学生,可以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比如桌子、黑板、家具等,提醒学生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技巧六,要动连着动。好的作文一定具有强烈的冲突性,但学生的生活普遍比较平淡,无法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这时,老师可以指导他们学会连续使用动词。“要动连着动”,就是要千方百计在前后多加几个动词,例如描写打乒乓球,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技巧七,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如何实现?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加上联想,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蒋军晶老师建议,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对一秒钟的素材多进行练习。
技巧八,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比如逗号、句号、问号、引号等,在作文中使用标点越多,文章自然就会越加生动。
技巧九,学习写短句。长句写不好就变成了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出名的,比如沈从文、汪曾祺。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这样的作文语感更强,读起来也会更舒服。比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过指导后就变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后者明显更具有节奏感。
最后一个技巧,学会使用对称。古人写东西,都喜欢“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学生在写作中,也可以偶尔运用一下“对称”。例如“春天里开着花,花把春天点缀得特别漂亮”,这句话就可以改为:“春天里开着花,花展示着春天。”后者读起来更加富有韵味。
总之,为人师者,要情怀,也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