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不由自主地『责备自己』,是不是没救了?

不论在学校还是职场,只要在集体中,一遇到什么失误、失败的场面,即便自己不是直接原因,也下意识地胡思乱想:“是不是自己的责任,或者自己不够用心,才导致这样局面?”

在东方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自觉『自责』的心理。

尤其是性格内向、认真、不善言辞,心思又特别细腻、敏感的朋友。究其根源,都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想法所致。

怎样才能摆脱『自我责备』的心态,不受其折磨?

这里推荐大家应用『自我反馈』机制,来淡化『习惯性自责』的想法。

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也具体介绍过整个机制流程:


「输入 ▶︎ 输出 ▶︎ 反馈」

「Input ▶︎ Output ▶︎ Feedback」


比方说,学习新的东西

 首先要有外部知识的输入

 将学到的知识反刍消化应用

 应用后观察并分析外界的反馈


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测评估:

顺利的话: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再应用 

不顺的话:寻找能改善的方面,再尝试 


这里,要着重强调『反馈』阶段。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点就是:无论是结果顺利与否,都要进行检查分析。


就算顺利:

要确认不是瞎碰运气,能否作为再利用的资源

就算不顺:

是为什么不顺,肯定能找的可以改进的突破口  


也就是说,要以“中立眼光”看待被反馈回来的情报和信息。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有很多朋友总是不自觉地责备自己。但是你有从另一面想过,这件事也有可能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是自己太“杞人忧天”了。

既然是“可能性”的问题,那有可能是你的问题、也有可能不是你的问题。可你为什么又偏偏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来折磨自己呢?

既然你在一个团体里,不论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你肯定付出努力了,同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哪有什么完美的存在?!人嘛,肯定会有所疏漏。”

你考虑过自己努力的那部分也确实存在过、而且是事实吗?即便是老板只看结果、周围人不理解自己、难道自己还不能宽恕自己吗?

所以,由此看来,总是『自责』是因为自己只着眼于『消极的反馈』


“哎呀…自己不那么做就好了!”

“唉,当时再努努力…”

“要是能再来一次…”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但是你要把事情做完整,剩下另一半『积极的反馈』也同样要罗列出来:


“虽然错了,但是该做的都做了”

“那么短的时间,自己其实也尽力了”

“再来一次,还是有机会的…”


这才是完整的反馈过程,以这样的想法不仅能平衡自己焦虑的情绪,还能养成用中立的视角来考虑事情的思维方式。

不管是失误也好、失败也罢,自己的确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但绝对不是100%是自己的错,毕竟也该做的都做了。在那个当时,谁也不能保证换个方式就一定能顺利。

如果只是考虑『消极的反馈』,势必会让自己心灰意冷,很难理顺心态、重整旗鼓。并陷入自我厌恶的窘境,觉得自己无能又无胆。

与此同时,若把『积极的反馈』清晰地罗列出来。这样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轻狂自大。还能养成自主中立的思维方式,慢慢就能补足『自我责备』的心理缺陷。

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思考法。

把『输入 ▶︎ 输出 ▶︎ 反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习惯。你会发现:就算成功,仍旧有改进的部分。就算失败,肯定有值得借鉴的部分。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比之前有所进步。你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心态越来越有自信,不再责备自己。


PS:那些天生没心没肺的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也不是那类人给自己开脱的借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