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底下藏着什么》:(英)玛格丽特•马伊/文 ,(英) 波丽•邓巴/图,马烁雅/译。二位作者,还合作了《淘气的泡泡》。
【故事梗概】:爸爸的钥匙丢了,玛丽告诉他,钥匙一定在沙发底下、爸爸把手伸进沙发底下,哦,天呐,沙发底下有好多东西!有一条蛇、一个苹果派、一把扇子、正在喝茶的大象……还找到一头卷毛狮子,发现了一份神秘的遗嘱……这就是孩子们的快乐,也正是爸爸一直追求的人生目标。
这是2006年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得主——玛格丽特·马伊经典代表作,贴近儿童心灵,关注儿童成长,带领儿童驰骋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国度。
《沙发底下藏着什么》,等待我们去发现。
这个“我们”,是孩子,也是家长。
发现什么?我们的发现,孩子的发现,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自己,首先被画面吸引,急不可待地往后翻页!
而我们家3岁的儿子,从一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节奏,直接寻找宝藏!在故事一开始,爸爸找不到汽车钥匙焦头烂额的画面上,儿子瞬间就在车顶上发现了秘密——鸟儿用嘴正叼着钥匙呢!
——阅读这本非常经典的绘本,看图,文字也很重要。
我的阅读步骤是:先读图,再读故事,再与孩子探讨:如果你有这样的沙发,你期待它下面藏着什么?
做三天白日梦,大脑想象不设限
通常,优秀的绘本,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多阅读的技巧。
你只要去看,去读,去想,在这个步骤中,大脑会收到“喜欢这本绘本”的信号,并立马产生了兴趣,去深挖其中的关键点和小惊喜。
这本绘本,故事作者想象得天马行空,图画作者非常形象生动地视觉化呈现出来,非常触动我。
印象中,大约上高中的时候,曾有过一个“做三天白日梦”的经历。
这在旁人看来,是十分不可理解的。而我只给了自己一个命题,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三天什么也不干,就坐在床上,让自己去想象……三天结束的时候,依旧意犹未尽。
在我去年学习了思维导图之后,了解了大脑的构造,知道了大脑记忆内容不是词汇,而是画面。瞬间懂得了,为什么这3天的经历日久弥新,永难忘却,就在于充分地打开大脑,全力以赴地拓展自己思维的想象和联想的边界。
这本绘本,妙在,想象的翅膀打开了,又可以收回来。故事源头是现实,主体是想象,结尾又回归生活。
启发很大,不可言尽,一起去看看这个经典的故事吧!
绘本还原:《沙发底下藏着什么》
《沙发底下藏着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欢迎留言互动哦!
附:彩蛋——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马伊(Margaret Mahy)
生于1936年,新西兰最著名的童书作家,在儿童文学方面做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贡献,也是新西兰公民最高荣誉——“新西兰勋章”获得者。
马伊真正的写作生涯则开始于1961年。1969年,马伊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一只狮子在草地上跳来跳去》。1980年,她已成为一个较有名气的作家,赢得了无数的奖项,为新西兰和儿童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两部小说《难以忘怀》(TheHaunting)和《变身》(The Changeover),分别于1982和1984年两度赢得英国的卡内基奖章。马伊于2006年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文学奖。评委会对梅喜在“诗性、魔力和超自然等元素上的语言表现”深为推崇,认为“她是世界上少有的重新塑造语言的原创作者之一”。
在马伊的心里,“人生就像开车到十字路口,永远有着不可预知的生活,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会遇到谁。”所以,她将魔力带进了文字,将幻想自然地带进了生活,也用自己的创作,让读者身不由己地感受到幻想和现实两种世界交叠和结合时产生的神秘吸引力和奇特冲突力。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是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 B B Y)于1956年开始设立的国际性文学奖,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的好书。它是世界儿童图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所以也有个外号叫做“小诺贝尔奖”。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波丽·邓巴(Polly Dunbar)
今日英国人气儿童插画家和作家。16岁就出版了两本著作。后来不断努力,被推选为英国十大插画家之一。这位才女还是Long Nose Puppets剧团的创办人,看剧团的名字就知道,她还喜欢制作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