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听夏老师讲《用户思维》里的《挑战》这一章节。听课,听得明明白白,看书看得一落千丈,写文写得不知所云,最后整得自己……稍狂稍燥,最后还好定住了。采取了“回听、回看、回记、回想、回写”的方针,把这个章节重新梳理一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并举例分析。
写出一篇好文章怎么做?对了,别指望学写作的预算,没有人给你介绍写作课程,不能免费让别人给予你指导。
时间流逝,一切取决于你能否拥有持续写出好文章的能力。从哪儿入手?考虑哪些问题?
以相同的上课方式,相同的时间来学习,为什么有的人的文章写得比你更好?好文章有何不同?
①
如果我们不能采取让老师一对一点评的方式,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文章越写越好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好文章的结构找出共性,一定有可用于构建文章整体的模板。看!市面上大多教你写文一个月能达到什么样效果的课程,都有模板这个共性。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用相同的模板(即文章的共性)写文后仍各有千差万别呢?有人说运气。运气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借用文中一句话“我们不能指望好运降临,必须提高自己的成功概率”。运气好的文章爆红后竟成为所在课程的一个吸金标配。比如,“这样写篇篇可以达到10万加”或“这样写保准让你月入过万。”这就引出了第一个点,宣传。好文章都是宣传出来的?
宣传文章,就是夏老师说的点赞、转发等等。文章点赞数及转发数与所谓的好文章不成比例,更多时候会有加入些水分。
第二,文章质量内容好,算不到好文章呢?
太多例子证明,内容最好的文章并不是好文章。比如一个学生想学读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你让他读“怎样居家过好日子”的爆文,俩字送你“差评”!一个想通过读文章来放松大脑的人,你的文章写了一些“如何学好高数”让人读,又来俩字“差评”!你也很郁闷,写的很好的文章,被划为差评!甚至你会怀疑那人会不会读懂文章啊!
古人云“投其所好得制其命”。要知道读者的愿望和需求,推荐适合他的文章。即使文章朴实平淡,走入了读者的心里,再有一些小瑕疵也会被读者忽略。比如三毛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大众的欢迎,你是因为她那贴近日常的生活,普通的叙述都满足了当下大众那颗躁动的心,使大众回归本真。
所以文章质量内容好坏也不一定算得上好文章,关键是能走入读者的心。
第三,带有品牌效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夏老师讲课举例百万大号有书。任何一篇发表再有书上的文章都可以获得10万加。因为人们对百万大号有种信任推崇的心理作用。当然有书里面也有一般的文章。
再比如,举个生活例子,一般产品都爱找当红的明星来代言。根据粉丝对爱豆的喜爱,即使产品一般粉丝也愿意买爱豆所代言的东西,这就是品牌效应。
所以文章的好坏也不是品牌效应所决定的。
②
文章的好坏少不了推荐这个渠道。推荐,就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好,给我的感觉不错很受用,我分享给你,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借用书中一句话“可持续成功的产品都是由推荐产生的”,文章也一样。口碑传播和实时传播是推荐的两个方式。
口碑传播,比如说一篇文章的好坏,我们大多数更信任朋友和家人的推荐,而家人和朋友的推荐,毕竟是真实的可信赖的,而不是为了让一篇文章达到多少赞或有什么奖励的所形成的伪结构收买得来的。
事实传播,比如我看到这篇文章后,它正好满足我内心的需要,帮我解决了问题,让我感受不错,我认可并愿意主动分享给和我同样有困惑的朋友。
③
想写一篇文章,首先需要清楚的是这篇文章你打算给谁看?而那个谁的内心会有什么需求?一篇文章不可能得到所有读者的喜欢。读者的阅读目标不一样。只需要知道谁喜欢你的文章并认可你。
其次,观察认可你的读者,尤其是优秀读者。一般这类读者的内涵较高,易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旦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很愿意把认可的文章分享并影响他们的好朋友。
最后,如何发现潜在的优秀读者呢?还是找共同点,读者收获了你文章里带来的卓越成果,即你的文章帮助他得到想要或达到某个目的。
其实,从文章这个产品自身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宣传,质量内容,品牌效应都是文章的附加条件。但文章的自带无论夸的多么好,都无法打动读者去主动发自内心帮你去传播。推荐只是连接文章与读者的一个桥梁,一个传播媒介。而读者的感受和收获才是真正决定文章好坏的决定因素。
所以,写好文章的目的最终是成就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