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回老家越发少了。
如果没事,基本不回去,即使回去了,也基本是来去匆匆,难得有在家中住上几日的时候。
院子因为没人收拾,角角落落已经长满了杂草。那棵比我女儿还大一岁的大杏树,在顶端的枝丫上,居然筑上了斑鸠的新巢。每次,推开院门,有鸟群轰然飞起,那情景倒是煞为壮观。
为母亲回家而装修没几年的屋内,虽然看上去不很陈旧。但地面,家具上也落满了灰尘。
墙角,有一双布质的拖鞋,细看,竟然是母亲生前常穿的那双,心中不觉悲凉。
桌子上的“康巴斯”石英钟,也好像母亲的生命,指针已经永远的定格。
还有那台厚厚的老电视,静静地孤独的坐在电视柜上,好像在提醒我,它的老资格。
家里什么都在,可为什么我已经太不愿意回家了呢?
因为娘不在家了。
大家可怜一个孩子命苦,经常会说:唉,这没娘的孩子。
而没有了娘的家,大概也已经没有了家的内涵。
家,是什么?
家,不是房子,不是豪宅。
正像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大楼。
家是游子心中温暖的归宿;
家是我们彻底放松的乐园;
家是温馨回忆的源泉;
家是我们走向远方的动力;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
如今,母亲已去,物是人非。
回到老家,虽有儿时玩伴把酒言欢;虽有街坊邻居嘘寒问暖;但,这所有的一切,怎抵得上哪怕是母亲的一句责备呢?现在想想甚至母亲的一句笑骂都是自己人生的莫大幸福!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因为有娘才有家。
娘走了,故乡的房子只能称之为老宅,旧居,而不再是家了。
每当我推开院门,仿佛依稀看见,母亲站在院子里,欣喜的招呼我,喊着我的乳名“你回来了”,唉,我的乳名也少有人喊了,那差不多是母亲的专用词吧!
现在,之所以还能不定期的回来。
也许,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关于母亲的记忆;能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
环境中,空气里,仿佛都还弥漫着母亲的气息,躺在老家的炕上,仿佛母亲在抚摸着我。
使用着母亲以前用过的工具,也好似触摸到了母亲的肌肤。
我爱老家,因为我爱母亲。
后记:昨天身体突然极度不爽,忽冷忽热,心情低落,迷糊之中,好像听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的话语,心有所感,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