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维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结构化、公式化、业务化。
一、结构化:梳理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归纳整理出来,从而界定范围,理清思路,找到重点。
常用方法
- 直接假设法——直接猜测可能的原因,因果之间可能存在隐藏过程
- 根因分析法——由结果逐步反推原因,常用鱼骨图模型(与假设法的区别在于分解出的“因”必须在逻辑上可以直接导致“果”)
- 发想归纳法——通过提问不断深挖的方法,常用5W2H套路
-
漏斗法——多用于精细化运营的模型,如客户转化流失问题,常用AARRR模型(其适用边界在于,分析对象客观存在,不因未被转化与否而消失,如消费者、公司员工等)
二、公式化:将各要素量化运算为可比较评价的指标。
常用方法
- 指数法——通过数学计算将业务数据转化为可以比较的数值,如线性加权、反比例、log等;
-
多维法——将业务数据转化为二维及以上的空间坐标系中比较分析。
三、业务化:将各要素带入业务场景,结合重要性、成本、收益、风险等,找出性价比最高的要素。
常用方法
- 象限法——结合事物的最重要的2-3个属性,建立象限,从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常用重要/紧急模型、RFM模型、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
- 二八定律法——抓住效用最大的前20%来产生80%效益
-
对比法——通过对比发现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
结语
既然是思维,就说明这三者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相辅相成的贯穿整个分析过程。涉及到的模型方法虽然是套路,但用不用、用哪个,都应当根据分析的目的、问题的特点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