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日说高考
文|张卫明
今天是高考之日。看到朋友圈里扑天盖地的关乎高考的各种信息,有衷心祝福的话语,有冷幽默的搞笑段子,有满含哲理的心灵隽语,等等,不一而足。朋友圈中各色才华横溢的人,不可胜数。
我其实并没有想蹭热点的意思,只是被朋友圈刷屏的关乎高考的信息提醒,今天是高考之日,想起了我的高考。
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一九九四年的七月,我也象今日仿佛出征上战场的考生一样,也是带着几分从容又有几分忐忑走进了考场。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从乡镇中学考入省重点高中—湖北省天门中学,那个时候家人和乡亲甚至自己,都认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别说进入高中,就是我一进入初中,就一直保持着刻苦攻读的精神和习惯—因为脑中镌刻着一句句名言:“时间加汗水,等于天才”,“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些格言时刻激励着我纵使再苦再累再难,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因为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当年,高考是五门,语数外理化。考试日程安排,我犹记得是这样的:
7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
7月8日:上午:英语;下午:物理;
7月9日:上午:化学
每科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第一天考完语文数学后没有什么感觉,稀里糊涂,说不上好,说不上坏。第二天,甚至第三天,也是如此。
反正我平时成绩谈不上拔尖,但也不是很差,中等偏上的水平,心中抱定,不管怎样,应该还是可以上个本科大学的,不至于考个专科。如果考个专科,那是铁定不会去读,肯定会复读重考的。
不疼不痒,不紧不慢,似乎平平淡淡的就走完了高考两天半的过程。
考完后,有同学交流时问起感觉怎么样。我一向既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只是淡淡的敷衍了事地说,一般一般。
高考完了后便是彻底地告别了生活了三年的高中,告别了哭过痛过沮丧过欢笑过的高中,回到乡下,一天天在家里疯狂或者看看闲书,或者应邀到相好的同学家玩。
这个期间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高考成绩发布的结果,等待未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按惯例,八月初便是出来成绩发榜的日子。七月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进入八月。提前招录的和第一批录取的,八月初便出来结果了。成绩发布的时间和录取的时间,似乎间隔不远还是同一时间,我确实不记得了。我们填报志愿是在高考之前,依据自己平时的成绩估摸着报考自己水平大概率可以录取的一二三四五志愿。志愿分一本二本,重点一本,普通一本,重点二本,普通二本,以及专科。
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当初什么填报高考志愿是稀里糊涂和茫目的。其实,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对未来喜欢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确实难有太深的认识。心里只是一念,考上大学,有好工作好饭碗,成为公家的人,实现鲤鱼跃龙门,脱离农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沉重劳作的苦海。
那个时候也听说了一些稍微年长些的似懂非懂的人的介绍,说国贸金融如何如何、计算机通信如何如何,作为涉世颇浅的学生,也会对这些道听途说的东西表示认可和赞同。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记得当年报考的什么专业了,倒是只记得第一志愿报了个原来叫北方交通大学的大学,其实心中是更加倾向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因为平时似乎看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报道多一些,这个学校也很厉害,所以,心中是颇为向往上海交大的,但鉴于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为不足,故,只得放弃报考她的打算。不过,考完了,分数出来了,分数未上一本线,认为竞争激烈程度会比上海交大稍微小些的北方交通大学,我也未能如愿。
还记得当初,听说分数出来了,我的分数不算高,只是上了二本线,心中的反应是平静的,既不兴奋,也不沮丧。既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我想,可能这就是真实的水平体现吧,算不得发挥失常,也算不得发挥超常。分数既出,我又填的服从调剂,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便是静候录取的消息,反正会有大学读,总有一个二本读。
不记得是过了多少天,大约是八月份了吧,学校告知我们录取通知书来了,让去学校拿。我便去了,学校里人群攮攘,人声鼎沸,志得意满者有之,黯然神伤者有之,平淡如常者有之,仿佛象一个大的集市,喧嚣着,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人数多,热闹非凡。
我是去老师家还是啥地方,拿了通知书,和三两个同学打了个招呼便独自回去了。回到村里,但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独自一人,跑到别人家房后一片老深的树林里,一个凉椅上躺着,望一望从树叶缝隙中射下来的斑斑点点的光,便,合眼躺着。
想睡是不着的,毕竟,录取通知书上的学校,对我是陌生的,不是理想的,表面上我是轻松的,其实内心是彷徨和失落的,甚而至于想到将来,可能都是迷茫的。后来可能不知不觉中到底是睡着了,毕竟,烈日炎炎下,来回往返奔波,累了,身体累了,心也累了,居然睡着了。
是那家的男主人把我叫醒了,假装关心的问了我的情况,我敷𧗠了一下,便起身独自回了家。家父最为关心我的情况,我告诉他录取的学校。他第一反应是,有没有这个学校,会不会是诈骗的。我告诉他,往年也有学生被这个学校录取。看样子,他的反应也是对这样一个结果是不满意的。除了我不满意之外。
怎么着就到了晚上,父子两人对话。家父问我,去不去,读这个学校?去,他就准备学费;不去,我就明天开始关起门来复习备战来年。我犹豫了,思忖片刻。真心不想去,但是,自己的高中三年念的太大压力了,自己是刻苦努力的,并没有玩耍儿戏浪掷光阴。我担心自己再去重读一年,承受不住无形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压力而崩溃,农村里那时候总有因为高考失意而精神失常的男的女的,我目睹过他们的惨状,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去,决定曲线求学。
扯的有点远了,反正后来我还是去了我的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学了水产养殖。所以,原来的大连水产学院,现而今的大连海洋大学,就是我的母校。
事情都过去了这许多年,不是看到朋友圈里这么多关于孩子们高考的消息,我也难有空去想那些陈年旧事。翻过去,除了给自己一点记忆,好像也沒有太多其它的意义。
现在回过头来看,读什么样的学校,未必就对自己的一生一定有多大的影响。自己将来做的好坏,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你是否抱着一种跑人生马拉松的心态和付出与此相应的努力。当然,读书、接受教育,肯定是好的,是必要的;参加高考,念大学,读研究生,毕竟还是有些意义的,可以减少自己的愚昧程度,不至于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做一个彻底的瞎子。
末了,就此打住吧。
最后,道一声祝福,
祝莘莘学子们都金榜题名,得偿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