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正面的事,
聊负面的事更容易引起共鸣 。
!.可能遇到的问题
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会很容易没有话题,一会儿就冷场了。到底应该如何挑选话题,才能跟对方越聊越热络呢?
常见的说法:选择聊“特别”的话。比如:“我最近喜欢上了古典音乐,特别喜欢某某音乐家的作品。”
更好的说法:寻找共鸣感最强的话题,比如:“我老公什么都不错,就是回家衣服乱扔,真是让人受不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日本著名节目主持人美浓部达宏曾经提过,如果想要跟任何人都有话题,有5种话题可以选择,刚好堆成了一座“能引起共鸣的话题金字塔”。从最底层到最高层依次是“家庭”“学校”“饮食”“工作”和“艺术”。
在这5层里,越接近底层,话题越普遍,寻找共鸣就越容易。越往上走,话题越进阶,共鸣就相对弱一些,而触礁的可能性就会变大。比如说,喜欢贝多芬的人不一定能跟喜欢莫扎特的人聊在一起,搞金融的很难跟搞艺术的共有共同气质。
但是,伴侣有什么让自己受不了的习惯,上学的时候有哪些难忘的回忆,附近有什么值得推荐的餐厅,这些话题基本上都能引起共鸣,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起聊。所以,当你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不妨按照“家庭-学校-饮食-工作-艺术”这个顺序找找话题。
不过,很多人有个误区,那就是把“找共鸣”当成“找认同”。结果是这个话题虽然可以聊,但是聊不开,也就是缺乏延展性。比如,如果你说到一件事,对方只能接一句“是哦”,那接下来可能就没话说了。
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迅速拉近关系,甚至成为知己,除了通过“话题金字塔”找话题,还可以搭配使用一些小技巧:从生活中的共同困扰聊起,追求负向共鸣。比起双方都喜欢的事情,聊双方都讨厌的事情,共鸣会更加强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负面优先效应。
日常生活中,天气、交通和职场,都是大家特别喜欢吐槽的: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天气宜人、交通便利、同事完美无可挑剔。“负面优先效应”用得好,很容易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总的来说,结合聊天的“话题金字塔”以及“负面优先效应”,较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让话题具有延展性的主题是(1)让自己受不了的地方。(2)学校里的糟心事。(3)不喜欢的食物。(4)工作上的烦心事。(5)接受不了的艺术。除了这5种话题,你还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寻找更多的主题,通过无伤大雅的共同吐槽,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延伸思考
这个技巧不只适用于聊天时跟人拉近距离,只要你想抓住别人眼球,想让别人产生强烈共鸣,都可以利用“负面优先效应”,用大家讨厌的事做主题。
但是,从不喜欢的东西说起,如果双方刚好价值观不同,也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冲突。所以,如果只是范范之交,最好还是大家都喜欢的事聊起。毕竟,你得在“聊得深入”和“绝不出错”之间做出取舍。
*.随笔
近日在写一篇《巴菲特之道》的读书笔记。这篇笔记的标题改了好几次,《假设自己是个亿万富翁,绝不仅仅是“自我暗示”》、《假设自己是个大企业家,绝不仅仅是“自我暗示”》,总是不太满意。“亿万富翁”比“大企业家”受众更广,但是“大企业家”和文章内容更关联。要引起更多人打开,也要和文章内容相关联,需要好好斟酌。《亿万富翁之路,从一个“假设”开始?!》这个好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