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天使爱美丽》,方知一个故事的叙述可以如此缓慢。需要很多的耐心,才能等到电影中的小女孩长大,等到她改变,等到她找到爱情。这部电影充斥着那么多的细节,细腻,温柔,渗透人心,色彩温暖又浪漫,似一个童话王国。种种幻想,皆直拨心弦,原来我们并不是孤身一人,原来世上有那么多相似的心灵。
一直深深地被艾米丽的一颦一笑迷住,塔图的演技,把那种含蓄中带着热烈,天真善良却又谨慎戒备,兼具神经兮兮的气质真是演绎到了骨子里,她的眼神,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合适。天真、单纯、善意、狡黠、害怕、戒备、诡异,仿佛同时含有这么多的情绪,实在是会说话的一双眼睛。她就那么站在那里,抬眼又落下,你就觉得,不必要内心独白了,她的所有情绪,都能够展现出来。如果你看得仔细,那么艾米丽笑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从没见过比这更动人的微笑,纯洁又柔美,明媚而忧伤。
许多年前,艾米丽是张着大大的眼睛,孤单又快乐的小女孩。会翻来覆去玩着一张小纸条,会旋转硬币让它跳舞,会一口气吃掉十根指头上戳着的草莓,会相信邻居吓唬的话,也会认为生病是在休息。倔强,天真,又沉默。
长大后,她有很多小毛病,喜欢在黑暗中观察看电影的人的表情,注意荧幕上的细节,把手插进豆子里,敲碎焦糖布丁的表层,以及,在圣马丁运河上打水漂。她总是用望远镜悄悄观察对面楼下住的“玻璃人”(他的骨头像玻璃那样易碎),还老是问自己一些不知所谓的问题。作为“双磨”咖啡厅的侍应生,她也不像其他同事那样嘻嘻哈哈,而是日复一日,沉陷于自己的孤独的世界里。
虽然从影片开头到叙述完这些人物的特点才不过十几分钟,可我觉得很漫长,旁观另一个人的内心,尤其是那样会真实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特点,令我有些不适。特别是艾米丽心中的静默与孤独,仿佛沉静阔大的海水,直教人沉溺。这并不能怪她,她有一个孤单的童年、自闭的父亲和神经质的母亲,于是长大后,她变成了我们之中最常见的一种人,孤独的人。
有一个细节,让人觉得好笑又同情,艾米丽小的时候喜欢家里的一条金鱼,可是金鱼因为受不了家中沉闷无趣的气氛,压抑到无数次跳出鱼缸,试图自杀。
艾米丽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倒也为她保留下了一份属于孩童的热忱。有一天,她无意中发现了墙角里藏着的一个铁盒,里面是一些小男孩心爱的玩意儿,被精心收藏着。艾米丽被触动了,她突发奇想要把盒子还给原来的主人。于是,她开始接触身边那些熟悉的陌生人,门房太太,杂货店老板,玻璃人等等。她照旧不太会与人说话,拘谨而戒备,即使是面对面坐着聊天,艾米丽的眼神依旧生分到不行。
可她了解了更多他们的生活,知道门房太太以为丈夫不爱她,杂货店老板老是欺负智商低下的帮工,玻璃人总也画不好一个捧着水杯的女孩子。她也没有发现自己的脚步比以前快了许多,开始在意起一些平时不会注意的事情来,还有,她笑得,也比以前多了一些。
艾米丽最后找到了盒子的主人,一位老先生。她故意把盒子放在他必经的公共电话亭里,然后躲起来不断地打那个电话,老先生惊讶万分地发现了盒子,还高兴地走进酒吧,和躲在那里的艾米丽聊起天来。艾米丽努力地隐藏起微笑,装作一个陌生人,她依然胆小,羞怯,不想和别人过多交流,即使是她帮助了他。
不过从那之后,艾米丽开始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试着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即使那方式仍然幼稚到像个小孩,就像她小时候被邻居骗,爬到人家屋顶上拔电视线那样,带着她自己恶作剧般的口吻,却又是善意的。她听到咖啡店里同事在讨论“一见钟情”实现的方法,就用了一些小手段让一个老是惦记着咖啡店老板娘的讨厌顾客和总认为自己身上有病的卖烟草的女人“一见钟情”了——她先是暗示双方对方有意,再来就是趁其中一个在洗手间时,把咖啡倒在另一个的身上,于是他们在洗手间相遇了。无伤大雅,又带着一股机灵捣蛋劲儿。
对于老是欺负雇工的杂货店老板克利农,她就没那么客气了。某天她发现克利农的公寓钥匙插在门上忘拿了,本好心打算还给他,但是他正欺负雇工欺负得来劲儿,根本不理她。艾米丽心生一计,拿着他的钥匙去配了一把一模一样的。趁克利农不在,她悄悄地溜进去,宛如一个小女孩游戏一样,把洗漱池边上的牙膏和鞋油互换位置,卫生间的门把手弄坏,偷偷拨快闹钟,往红酒里倒了一大瓶不明液体,还使坏弄坏了电线,出门后,她狡黠地笑笑,幻想自己变成了佐罗,能够在门上画一个大大的“Z”字。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被闹钟吵醒的克利农全部中招。当天,艾米丽绕到杂货店前去看,发现克利农仍然在取笑雇工,艾米丽感到很生气。于是她再次溜进克利农房间,这次,她玩了个狠的,把电话上的固定拨号“妈妈”偷偷改成了精神病科的电话。克利农当晚又受到了惊吓,当他发现妈妈的号码传来了精神病科接待的声音时,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看到这里,真的要被艾米丽逗笑了,小女孩气十足,鬼灵精一个。
除此之外,她还找机会进了门房太太的房间,把她曾给自己看的她丈夫的来信偷偷拿回自己家,连夜读完了。艾米丽把那些信纸剪得乱七八槽,一个字一个字地粘到了另一张纸上,成为了一封“新的”信。她影印了那张纸,又泡在水里让它显得很旧,最后她把这封信伪装成一个登山队发现一架失事飞机,从而找到了这封迟到了几十年的信,信里满满的全是说出口的爱意,让门房太太留下了眼泪,认为丈夫还是爱她的,是她不明白。
以前劝过父亲多次要他出去旅行的,是她;现在偷偷把父亲心爱的小矮人拿走,伪造它在各地游览的照片,对父亲说是小矮人自己想去,从而成功使父亲出行的,是她;曾经拿望远镜悄悄观察玻璃人的生活,是她;现在经常录下好看的电视节目给玻璃人送去的,也是她。艾米丽的确如她所承诺的那样,盒子的主人公若是因为看见盒子而感动,她就开始参与别人的生活。谁都不是一叶孤舟,谁都不想因为孤独而变得冷漠。艾米丽很胆小,她只有看见别人也会因为她觉得感动的事物而感动,才会觉得有自信,说到底,她还是当年那个倔强的小女孩,因为孤独,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她很容易幻想,也会因此看起来有些神经质。她看电视会想象自己是个特蕾莎修女一样人物,电视上有她的纪录片,看着看着她就会哭出来。因为这样,当她第一眼看见趴在快速照相机前搜集残破证件照的尼诺时,心里就一动,这个有着怪癖爱好的男孩,似乎打动了艾米丽。当她捧着水杯和玻璃人讨论那个画中拿水杯的女孩怎么画时,她轻轻地说,也许她是有心上人了呢。也许,她的心上人不在这画里。
艾米丽每天晚上都抱着她捡来的尼诺不小心丢掉的相册,那里面全是破碎的各种人的证件照,像一本奇异的家庭相册,而有一个人的照片,出现了十几次。艾米丽异想天开,她觉得那是一个死人,通过不断地照相片来提醒别人他的存在。她兴奋起来,想要找到这个人,也想找到尼诺。多番周折后她确定了尼诺这个人,照例使用了她一贯恶作剧的手法,她只是不敢直接走到他的面前,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更多一些吸引力。
她先是在他的车子上贴纸条,告诉他在哪里拿到相册。当天她又使用了打公共电话的方法,骗尼诺按照地上的蓝色箭头走。尼诺走了好远,来到高处,他疑惑地用观景台上的望远镜看,正看到艾米丽把相册塞进他的车后箱,然后挥挥手迅速消失了。尼诺气急败坏地追下去,只拿到了相册。不过艾米丽并未走远,她又打了公共电话,让尼诺看第51页,那里有张相片上写着“下午四点之后,我常去‘双磨’咖啡厅。”自然,尼诺去了那里,见到了艾米丽,可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惊艳的样子。艾米丽幻想自己失望地化成了一滩水。
尼诺回去后,看见了口袋里被塞进去的小纸条,让他到车站的照相机去——艾米丽无意中发现,那个出现了十几次的男人原来是一个照相机修理工,每次修理完,他都会照相,看有没有修好——艾米丽希望和尼诺分享这一秘密。尼诺的确发现了这个秘密,可他并没在车站看到她,就离开了。那之后,咖啡厅的同事告诉艾米丽,尼诺来过咖啡厅,和老板娘一起出去了。艾米丽失落地回到家中,她无精打采地准备晚餐,发现酵母粉没有了。于是她又开始幻想尼诺和她一起在家中,跑去替她买酵母粉。这时,她听见有人敲门,凑过去,竟然是尼诺。原来尼诺并不像艾米丽想的那样不喜欢她,和老板娘出去也只是为了了解艾米丽的更多消息。他只是,没有按照艾米丽布置的那样走罢了。于是,经过了这么多弯弯绕绕,啰嗦了这么两大段之后,故事终于讲完了,他们在一起了。
其实,艾米丽是挺没有信心的,一点点不确定就想打道回府了,所以才说她是个小女孩。不过,故事的最后,我们的小女孩终于找到了爱情,她会在尼诺的车子后座,搂着他笑得一脸放肆甜蜜,不是当初那个很畏怯很少笑的样子了。与其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女孩慢慢尝试改变、慢慢长大的故事。
她曾经很孤独,孤独到要以小时候的样子来对抗这个世界;她曾经很胆小,胆小到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保护自己;她曾经很自卑,自卑到不敢相信别人也不敢相信自己。她曾经就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的样子,她的小毛病,她的小心思,她的小女孩气,是每个女孩子内心深处都藏着的,我们看见艾米丽,就好像看见了内心的自己。
艾米丽的改变,在我看来并非是她刻意,她的帮助别人,最初的本意恐怕也不是下定决心般的我要帮助别人之类的口号。直到最后,她都还有些不成熟。艾米丽所做的,只不过是让自己不再孤独地游离,只是在自己与别人的分离的界点上,正了正自己的方向,之后的一切,就是顺性而为,顺其自然了。
天生孤独不是错,只要本性善良,我们也都可以是艾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