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脚”,顾名思义就是走路时两只脚掌呈“八字”形。它有“外八”和“内八”之分。走路时脚尖相对、足跟朝外,为“内八字”,而足跟相对、足尖朝外则为“外八字”。
“八字脚”的人走路时,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他们走路时的运动规律也与正常人有所区别。正常人走路时,向前出去的脚,是脚跟先着地,然后再向前过渡到整个脚掌,最后由脚掌和脚趾蹭地产生一种向前的推动力使人往前移动;“八字脚”的人走路时,则是用脚跟的外侧先着地的,脚掌外侧、全脚掌依次着地,最后由大脚趾头的内侧蹭地,而其他四只脚趾则没用上力,这就违背关节活动的正常规律了,所以有“八字脚”的宝宝走路常走不稳,甚至还容易摔跤。
小儿“八字脚”的发生,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过早让孩子开始站立
小儿的运动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有句顺口溜这样说道:“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一般情况下,宝宝发育到三个月的时候会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打滚,八个月会爬,周岁的时候会行走。
有些家长过于心急,还没等宝宝学会坐,就扶着孩子站起来蹦了。由于这个时候宝宝的脚力还不够支持他整个身体呈站立姿势。为了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宝宝的双脚便自然而然地打开,久而久之便形成“八字脚”。
2、太小开始穿硬邦邦的鞋子
家长在给孩子选购鞋子时,如果选择硬邦邦的鞋底,如皮质较硬的皮鞋等。小儿由于足部脚腕力量还不够,穿过硬的鞋子,走路时容易有一种脚“带不动”鞋子的感觉,因此容易形成异常步态的不良习惯。
3、营养素的缺乏或脑部损伤
营养素的缺乏或脑部损伤,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八字脚”的情况。维生素D或钙缺乏的孩子,他们可出现骨骼的改变,临床上表现为O形腿或X形腿,进而影响到宝宝的步态;另外,有脑瘫的宝宝,他们由于大脑不能正常地发出指令而出现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在临床上可出现一些奇怪的姿势,如学走路时,腿常呈一种典型的剪刀状,即脚尖点地,膝盖紧贴,两只脚相向交叉,伴有“八字脚”等。
预防宝宝“八字脚”,家长应该怎样做?
为了预防宝宝“八字脚”的发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这些事。
1、保证宝宝各项营养素的摄取要充足。
2、在宝宝运动发育过程中要遵循其发育规律,注意不要过早地让宝宝开始站立。
3、宝宝可行走后,家长应该为其选择一些较为舒适的鞋子,最好是布鞋或胶底鞋。当发现宝宝在行走过程中出现“八字脚”时,需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
4、如果是因行为习惯所致的“八字脚”,家长可以先纠正其不良的行走习惯,如可训练其沿着一条较宽的直线行走,行走时注意使其膝盖的方向始终向前,走路时脚跟先着落,脚离开时重点放在足趾上,反复练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另外也可做专门的矫正鞋去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