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约了几个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中午在农家乐就餐,丁丁不好好吃饭,我有点着急就说了一句话,虽然有感觉可能会起反作用,但那个当下还是冲口而出了“哥哥好棒啊,安安静静地好好吃饭,真乖”
本来丁丁只是东张西望,一听这话嘴一下就嘟起来了,恨恨地看着小哥哥,后来还开始哭闹“哥哥不乖!哥哥错了!”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自己闯的祸自己解决,我后来好不容易才把丁丁哄好。
晚上回程的路上,趁着大家情绪都比较好,我想继续聊聊中午的事。
“你听到妈妈说哥哥吃饭乖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生气啊?”
“嗯!”
“为什么呢?”
她不吭气,我猜她可能说不清楚其中原由,就换了个方式问她
“你是不是很不愿意听到妈妈说别的孩子比你好?”
“嗯嗯!”
“妈妈理解这种不愿意里面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觉得妈妈说错了,别的孩子实际上没你好;一种是别的孩子确实比你好,你更不愿意妈妈比较,你觉得你中午的感觉是哪一种?”
她小声地回答“他更好”
我有点吃惊,其实她对事实是有准确感知的。
“你觉得你做得确实不好,本来就有些不好意思,再用哥哥一比较,你就更愤怒了?”
她点点头
“好,妈妈知道了,妈妈以后再也不这样说了,那妈妈想提醒你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你就说:好好吃饭”
“好!”
跟她聊好了,再回头想想我自己,在那一刻我这么说是为了满足自己什么需要呢?
健康?一顿饭吃得多还是少,吃得快还是慢,对健康真的有影响吗?
习惯?我用六岁的孩子与不到四岁的孩子比,有意义吗?或者说用这样的方式,到底在树立榜样还是仇敌呢?
完美?我想要一个完美的小孩?
我再次审视这个过程中,好好吃饭,到底是她的需要还是我的需要,而我的需要背后又是到底是什么在提出诉求。
我还发现,“比较”是我深恶痛绝的一种方式,因为我就是在“比较”的氛围中长大,我感到紧张、焦虑、愤怒,却又无力挣脱,我曾信誓旦旦,我绝不再这样祸害自己的孩子。
但是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情急之下首先想到还是这种办法,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方法。
当父母真的需要学习,不然,你不过是在延续祖辈的方式,也许你同样深恶痛绝,但事实却可能是你一边诅咒一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