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文念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先生曰:“圣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传习录》
所有的圣贤都在讲同一个东西,但表达的方式却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有的借用了旧的语言表达模式,有的则开创了新的语言表达模式。
各个流派的创始人大多是新语言表达模式的开创者。比如对生命本体的描述,释家用空性来表达,道家用道体来表达,儒家用无极来表达。宗教用某种特定的形象来表达,比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科学用逻辑、实验和数据来表达。
人生有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生死问题。古人常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在现象上看,万物的存在,有开始就会有结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唯有觉悟,要觉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修道。
第二、归宿问题。人类虽然自我标榜是万物之灵,但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没有把握,出生不能选择、衰老不能控制、病痛不能摆脱、生命不能自主。于是,人类的下意识里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不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要找安全感,于是宗教出现,满足了这个需求。
第三、生活问题。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三维世界的人事物,比较贴近人类的现实生活。尤其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终将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修道、宗教和科学的相同与不同。修道、宗教和科学都是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在于,修道和宗教向内探索,科学主要向外探索。三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各自侧重点的不同。
修道重在觉醒解脱,源于人类的内觉思维,以实证实修为主。觉悟就像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对睡梦中的一切会有透彻的了解。由于没有烦恼知见的遮蔽,生命常处于光明圆融的状态中,明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修道的关键在于悟,不迷信,没逻辑,直接了当,功夫修为在其次。智通禅师在归宗禅师处参禅时,有一天晚上巡堂,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
大众听了吓一跳,第二天上堂,归宗禅师集合大众问道:“昨夜是谁自称已开悟了,请站出来!”
智通走出来,直下承担地说道:“是我!”
归宗:“你是悟了什么呢?”
智通:“我悟的道不能说。”
归宗:“如来降世,为示教利喜,总可方便一说。”
智通禅师低声细语地说道:“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宗教重在安顿身心,源于人类的形象思维,以真诚信仰为主。信仰的关键在于是否虔诚,如果信的非常虔诚,不带一点怀疑,就会产生神奇的作用。有个关于信仰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年轻人想要拜师学习密法,于是备了重金外出寻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寻访,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很有名的上师,并成了他的弟子。但这位所谓的上师其实是个骗子。这位年轻人跟了他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给传授过什么秘诀,只告诉他:你只要绝对的相信我,你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他非常相信他的上师,一直把他的上师当佛一样看待。有一天,上师与弟子们要去一个地方,途经一条河,河没有桥,水又深,大家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年轻人想起了上师的话,于是裤腿一卷,直接向河面走去,且稳稳当当的过了河。上师心想,我的弟子都可以如此,我应该也行,于是放开脚步向河面走去,结果扑通一声掉到了河里。
科学重在改善生活,源于人类的逻辑思维,以实验和数据为主。随着量子科学的发展,修道、宗教和科学三者之间似乎在相互印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或许人类的文明在21世纪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