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想用“论善良”这个标题的,但是考虑到自己只想结合自身经历来肤浅的说下对于善良的困惑而已。目前还没有那种辩思的能力,想想真不够格使用这么高大上的标题。于是用了这么个肤浅而又自我的标题。前两天听了一个沟通课程里,老师说人性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先关注的都是自己,第二是和自己相似的人。再回想起自己所有的行为,的确是这样的。生活中的木讷导致我无法达到被人关注的诉求,于是想通过文字表达来尽情的倾述,这大概是一个最不扰人的方式吧。所以,这篇文章至始至终说的都是我自己,没有大的道理,也没有高尚的爱国情怀。我希望通过这一次自我的探索能够可以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最好可以得出,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此时瞬间升起一个疑问,这个结论对我重要吗?我为什么非要探究自己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思绪总是这么漂浮,以至于让我自己一直都没有很深刻的探讨过。好了,废话不多说,现在开始。
之前听说,人的善良分两种,一种是先天善良,一种是后天善良,或许这和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以及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不谋而合吧!后天的善良不过是战胜了自己恶的本性而得来的品质。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属于前者,至于为什么?那也是来自于对自身的观察,我遇到过真正善良的人(为什么要说真正,那也是我觉得自己的善良不够纯粹)还有自身对于某些事情的冷漠。但是完全否认自己善良却又有些佐证。比如,还记得高中一次原本打算去小店买点零食,却在店门口看到有位四肢缺失的中年人躺在地上伸手乞讨,于是我把原本要买零食的钱给了他,一个人往回走去。我的家庭不富裕,甚至有段时期还很困难。我知道,手中的一分一毛都来之不易。总体对自己来说,不会特别的苛刻当然更不会奢侈。以前的我是这样,现在的我也是这样,如果让母亲知道我对于别人是这么“大方”的话,她肯定会数落我。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告诉她我的这些所作所为。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同情心泛滥。看到街边身着褴褛的工人蹲着吃饭,我都会内心感触不已,心想“他们怎么这么可怜,为什么会这样吃饭呢,怎么这么老了还要在外奔波,他们的家人子女呢?”(真希望自己可怜的表情没有表露出来)在电视里只要看到演得真真切切的感动的画面,我都会控制不住的流泪。这应该属于泛滥了吧。
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其实一点都不善良,有时候还非常的冷漠。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小生活的环境经历有关 。呵,我总是这样,把一切不好的因素归结于无可改变的因素。不善良的感觉全起于对待家人,对待亲戚的态度上。还记得几年前,小舅舅得了胃癌,我知道后并没有很深的悲伤的感觉,有一次回家,看着躺在床上的瘦骨嶙峋的舅舅,我仅仅叫了他一声而已,心中竟然有要逃离的想法,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怎么样,可能在我内心深处,对于死亡还是很恐惧的,于是害怕面对即将接近死亡的一切,害怕看到他们瘦弱的身躯,凹凸的眼睛以及那绝望的眼神,以至于连几句安慰的话语都吝啬开口,匆匆忙忙的结束了一生中与小舅舅最后的一次见面。前年,我的外公也去世了,回忆起和他相处的最后那段日子。外公也是显得瘦弱的身躯,依旧坐在充满了童年回忆的沙发上,我坐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吃饭,外公回答说他不想吃,吃不下。无可奈何,不知道该如何劝说,比起别人紧张的问候,以及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来说,我是何等的不孝,一直以来,在我感觉,外公身体挺硬朗,一餐两餐没吃,应该没关系的,于是继续着我的幻想。过了不久,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万万没想到,外公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泪水止不住的流。大家都回来了,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做法事,摆酒。听到母亲的哀嚎,我也忍不住的躲起来默默的流泪。大家可能都喜欢把悲伤隐藏起来,该笑的笑,该哭的哭。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时间不会因为谁的悲伤而停滞。生活依旧继续,而现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活在当下,一切都会过去,剩下的我们可以去缅怀……
至于对待生命中至亲的人,我总是很粗鲁的。粗鲁的谈话,粗鲁的依赖。对于家中的事,有时候甚至比不上朋友的一句不在意的呼唤。看着年迈的父母亲,依旧麻木的追寻心中那所谓的“年轻”而恣意妄为。
综上所述,我应该是属于假善良的那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