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过,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参悟”的过程。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感受这世间的点点滴滴。什么痛苦,什么欣喜,什么贪婪,什么满足,一切的情绪都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其实,《七宗罪》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构筑了人类悲惨且不幸的一生。
对于上述这七点,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人性,如果我们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成为这些情绪的奴隶,无法把握自己的往后余生。
年轻的时候,我们猖狂,傲慢,总觉得这世界都由自己说了算。这,只说明了一点,没有经受过社会毒打的我们,依旧不够成熟。
等我们稍微成熟了一点,我们才慢慢地发现,那懒惰和贪婪的情绪,又悄悄地在我们的心中蔓延开来。慢慢地,我们越活越不快乐。
直到中年,才逐渐看透,什么傲慢,什么贪婪,什么欲望,统统都是“虚”的,唯有自己当下的生活才是实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觉悟了。
要知道,真正有觉悟的人,会在50岁到60岁这十年,悟透这几件事。
02
真正有觉悟的人,都能“控制”情绪。
曾仕强教授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爱生气?就是因为我们太盲目了,只为了眼前的那股气而忘了自己的原则。
听到别人骂了自己,自己还跟他对骂起来。我们总觉得,只要骂赢了别人,自己就有面子了,就真的赢了。这,很可笑。
看到别人做事不符合自己的心意,自己丝毫不顾及情分,也不懂得做人,就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就像愤青一样,啥都看不惯。
像这样的做法,说到底,还是太“不智”了。就像“狗咬了人”,难道人就一定要咬回狗吗?这,自然是不必要的。
生气的时候,要跟自己说,这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生气。
看不惯的时候,要跟自己说,别人爱做什么,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没必要在乎。
控制情绪,就等于控制了自己的后半生。这,才是你我必备的能力。
03
真正有觉悟的人,都没有太强的欲望。
欲望太强的人,会一步步地走向深渊,不仅忘了自己姓甚名谁,还会让自己变得迷茫起来。结果,无外乎是成为欲望深渊的埋葬者。
曾经见到过这么一个患了抑郁症的中年人,年入30万,觉得不幸福,认为别人年入50万才幸福。因此,他强迫自己要年入50万。
当他年入50岁之后,又觉得别人年入100万才幸福。可是,年入50万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在极度想不开的情况下,他患了抑郁症,如今连工作都没有了。
对于生命的目标,其实我们没必要设得太高,能“够得着”就很不错了。反之,如果我们总是看着别人做人,那我们又何谈幸福呢?
年薪10万有年薪10万的活法,年薪50万有年薪50万的活法,只要知足,那我们照样活得心满意足,乐此不疲,又有什么可强求的呢?
人,不要有太强的欲望。一切,适度就好。
04
真正有觉悟的人,都不会过分强求。
我们常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天命,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就是对于自我命运的认知,对于天地规则的认知,对于世道本质的认知,从而让自己的命运融入到天地万物当中。
如何才能做到“认知命运”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明白自己的定位。
如果自己努力了,依旧是劳碌命,那我们不妨接受。有些人,天生就是劳碌命,再强求也无法得到更多。如此,那就不强求了。
如果自己奋斗了,能够安安稳稳,那我们就得感激命运。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珍惜眼前得到的一切,那我们将认识到生活的真谛。
感恩自己,感恩良心,感恩命运,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与强求相比,还是“懂得感恩”最重要。
05
真正有觉悟的人,都“随心”而活。
人生的第一重境界,就是别人说什么,我们做什么,就跟傀儡一般。
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完全模仿别人。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就是心如何,意便如何,行动就如何,完全随心而动。
随心,这两个字,看似很简单,可做起来,那就特别难了。有很多名人贤者,哪怕他们经历一生,也很难做到“随心”。
为何?因为世俗的规则太多了,要想随心,首先就得突破世俗的束缚。此等魄力和智慧,又有多少人拥有呢?
就连孔子,也认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你我所要追求的人生态度。
听从本心,随心而动,为己而活,不负此生。如此就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