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仔裤是一个庞大的符号意义资源库 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或是老人中年人和小孩,又或者男性和女性,几乎全美国的人都正穿着或者拥有一条牛仔裤,为什么牛仔裤能够风靡全美?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牛仔裤固然舒适耐用,然而其他劳动服也有这个特点。而真正使得牛仔裤横扫全美的,是它的文化意义:牛仔裤几乎横切了所有社会范畴,我们无法从性别、种族、年龄、民族、宗教、教育水平等等去界定一个穿牛仔裤的人,这也给牛仔裤一个“自由”的符号意义,它使得人从社会范畴强加的身份感中解放出来。
然而牛仔裤的这种社会差别的缺乏,反而使得人们可以成为“自己”不过这也导致一个明显的悖论:渴望成为自己,反而使得某人穿戴着与他人一样的服装。 牛仔裤的另外一组意义集中于体力劳动、身体强健,同时它还承载着自然的本性与性征的涵义,围绕着这些,牛仔裤就有了一个宽泛的意义群,这个意义群可以折射出力量、体力劳动、体育表演以及女性性征等等。牛仔裤的这一组意义群与其他诸多意义一道构造了美国西部的一种意义群。牛仔裤被视作一种典型的美国服装,且代表着“美国精神”。而在牛仔裤传到世界各国时也总会留下“美国精神”的痕迹,例如在上世纪的莫斯科,年轻人穿牛仔裤被认为是一种叛逆的行为,这一点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青年穿牛仔裤的意义相符。
二、牛仔裤反映出大众文化的内部矛盾
在社 会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的背景下,大众文化作为被支配者与弱势者的文化,它即有抵抗又有逃避,这使得它存在许多自相矛盾。一种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穿破牛仔裤,破牛仔裤通过故意毁坏来表现对牛仔裤代表的共享意义的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却是借助牛仔裤本事来完成的,也就是说被反抗的对象必然出现在抵抗行为本身当中。同其他商品一样,牛仔裤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服装,它被赋予各种品牌的名字,通过对产品构造差异来表现各种社会差异,并且通过广告不断告知牛仔裤文化的使用者在这些产品中辨识出自己的社会身份认同和价值理念。这些所谓的名牌牛仔裤赋予了牛仔裤更复杂的符号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名牌牛仔裤试图把牛仔裤原本所承载的意义通过加工挪用到它的对立面上,在这些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阶级、男女。东西岸的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这些广告里牛仔裤是高端、、现代、女性气质的载体。然而它却没有丢弃牛仔裤原本的意义:即力量与粗犷、自然,这使得生活在纽约大都市的男女反而参与了“西部气质”的构造,同样的女性也参与了牛仔裤关于“男性气质”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