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出自《新柳》杨万里。
此处新柳,犹如怡人仙境。诗人漫步湖边,见柳条垂下 ,柳枝拂动,水中倒影与真实柳条相呼应,构成和谐美景,衬托出此时诗人心情舒畅与轻松。
这首佳作的主角是一株柳树,而本篇文章的主角是一类物种——《树木》。这本书是由波兰籍彼得·索哈绘图,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著作,郑寅颖翻译。本书是一本少儿科普读物,书中专注于树木相关的科学知识,从树木的特征、习性、繁衍方式,以及千百年来扎根于人类文明史的历程,一一呈现给读者,本书的专注性不言而喻。
树木之于人类犹如空气般的存在,我不是说它没有任何价值,而是说它存在的普遍性让我们忽视了它在大自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那么树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呢?
首先,树木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大量的碳储存在组织内,并且可以释放氧气。
这一特性刚好与人类需要氧气且呼出二氧化碳这个特点互相置换,共同造福大自然。
其次,树木改善生态环境,锁住土壤水分,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再次,树木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生存和娱乐范畴。
比如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木质房屋。
因为材质结实,曾经被做成各式各样的木质建筑,书中就有对古建筑的介绍,它们精美而古老,不仅代表着当时人们的智慧,更体现着树木的价值。
比如让人类提高出行效率的木质交通工具。
在灿烂的人类文明史中,人们充分发掘树木的潜藏价值,用智慧发明创造了早期的交通工具,让树木成为交通工具的“先行者”。
比如赋予神秘意义且美轮美奂的木质艺术品。
木质艺术品有很多,书中介绍了木雕脸谱。历来不缺乏能工巧匠,匠人们出于对工艺品的挚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将树木以艺术品的方式再加工,才得以永久保存。
比如慰藉心灵的木质乐器。
请问你对木质乐器了解多少呢?话不多说,先上图。
在人类生存繁衍之余,艺术品与乐器带给人类的是生命之乐趣。当然,树屋、盆景树、树木造型艺术等现代文明社会中常见的树木元素,也出于这种理由。
是大自然成就了人类,还是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这是个具有哲学韵味的问题,但不管答案是什么,人类与大自然都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细心观察,木质工具在我们身边处处皆是。比如,我正在用一支铅笔,在笔记本上打草稿(个人习惯,欢迎吐槽)。
千百年来,植物与动物共同成长与进化,动物为了生存,进化出明亮的眼睛,如夜行动物;进化出敏锐的听力,如狗等;进化出惊人的奔跑速度,如羚羊、猎豹等。
同时植物也在不断进化,它们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选择原地扎根、始终不动。因为它们体内的叶绿体可以通过太阳光制造能量,只要水分充足,土壤肥沃,它们就可以借势长高长壮。
那么问题来了,动物可以用胎生、产蛋等方式繁育后代,树木如何繁衍下一代呢?
树木繁衍后代的模式体现了大自然的智慧与博大,因为树木可以借助动物和大自然的力量来传播种子。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更多的是震撼!树木这类物种有它独特的生长习性,而且在用它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美化着这颗蓝色星球。
树木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少了这份大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