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不一定是坏事
——读《自卑与超越》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倾向,对自我的评价偏低,常感到自己无能而丧失信心,并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
1.超越——成功的补偿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他认为,正是自卑感激励了人不断寻求控制感、力求完美和克服自卑,这是人类的本能。
阿德勒就是一个“先天发展不足”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因为他4岁才会走路,且体弱多病,患有佝偻病。入学后,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以至于老师向他的父母建议让他及早训练做个鞋匠,因为老师觉得他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
这样的身体缺陷,这样的自卑感没有压倒阿德勒,反而刺激他的上进心,并成就了他。有人说阿德勒的一生就是“一个男人努力克服自卑感的优秀样板”。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
以前在一高校任教时,我教过一个学生,来自四川凉山的农村女孩,她带着高中班主任凑来的四千元钱,只身一人从老家坐大巴到会理县,然后坐大巴到永郎,又坐火车到成都,再坐火车到上海求学。开学一个月后,因高昂的学费、就业的担忧便有退学的想法。学校领导和辅导员都在做其工作,让她继续学习,我也参与此事,并结识了她。
后来,学校为她提供助学贷款,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让她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她留下了。
她留下了,但自卑感也来了。她从大山出来,第一次到现代化大都市,手机不会用,电脑不明白,电梯不会乘,红绿灯不会走,公交车、地铁搞不清,这些都是现实问题给她带来的烦恼,也是她自卑的原因。因为我们后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她的心境我都了解。
因为她爸爸是家族老大,她是家里第一个孩子,老一辈重男轻女,所以爷爷奶奶并不喜欢她,所以,从小就因为性别问题而自卑,但这促使她形成了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性格,觉得女孩不比男孩差!
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她在面对困境和烦恼时,没有退缩,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偿还了助学贷款,并在上海找到了工作。
大学的三年时间,当其他同学悠闲逛街时,她做兼职赚钱;当寒暑假同学都回家团聚时,她在饭店打工挣钱。
她知道家里没钱要靠自己,她理解自己不懂得多学习,她相信勤能补拙。正是她的自卑感促使她不断努力和上进,并超越着自己。
自卑感激发了人们去追求优越,使人们努力补偿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
说几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吧。
中国著名盲人歌手杨光,从小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八个月时彻底失明,后因参加2007年《星光大道》并获得年度总冠军被大众熟知。应该说他的成功归结于其妈妈的苦心,是他妈妈克服了自卑感,超越了自己,用心发现、亲身体验、有意训练,希望儿子也能超越自己,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这样才造就了杨光性格的开朗和心态的平和,这是两代人自卑感的超越。
还有2010年《中国达人秀》众望所归、不出意料夺冠的刘伟,他10岁时因无意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9岁时,他开始学习钢琴,用脚弹钢琴。这一路走来,他是如何学会用脚刷牙、吃饭、写字、游泳、弹琴等各项我们常人用手完成的事,我们很难想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伤心难过、灰心失望、自卑绝望肯定都经历过,但他超越了自己,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就像他自己所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2.自卑情结——失败的补偿
阿德勒认为,当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的是一个他无法解决、无所适从的问题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一些人有了自卑情结,会对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自认一无是处,自甘落后,不思进取,这也是一种补偿,不过是失败的补偿。因为这种补偿建立在对生活意义的错误理解上。他们的兴趣只停留在自己的身上,因而他们所作的努力和补偿被导向无意义的乃至完全谬误的方向。严重的自卑情结会导致精神疾病、自杀等现象发生。这类失败的补偿中最极端的表现是:欺骗、抢劫、奸淫、暴力、谋杀等,即以侵犯他人、牺牲他人的方式来超越自卑感。这也是阿德勒为什么强调,家庭、学校等对个体影响的重要原因。
面对自卑,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们都尊重,只是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选择:我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宇宙也就是那样子。
所以,自卑,不一定是坏事,只是选择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