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不想妄评。
对于有用和无用,早在古希腊哲科学者那里就有了分野,一般来说,哲学和科学是不分家的,他们研究的都是无用的东西,至于有用的东西则都是交由匠人(工程师)们去完成。由此演绎出今日的科学文明呈现。
像这类,有用与无用,抽象与具体。在哲科语中一般被分为: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
形而上学,原话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家文化崇尚无,佛家文化崇尚空,儒家文化崇尚有。
简单说来,哲科大家们是“务虚”的,匠人们是“务实”的。
中国人,因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是特别“务实”的一类人,生活的全部大概都是围绕着“务实”展开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有用”,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等社会关系皆如是。
中国人因为缺乏“务虚”精神,又因文字表达含混,就会常常把“科技”和“科学”视为一类,其实它们彼此是有区别的。科学研究的内容恰是无用的爱智部分,而科技才是通过爱智的进一步拓展继而得到的落实部分。
网言,中国近五百年对人类文明发展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贡献,大概成因就是源于这里吧。我们的确是太务实了,以至于谁要是说点务虚什么的,一定就会遭来一大片嘲讽之声,淹没&湮灭。
再想想,老子的那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说的究竟是有还是无?
因为是截频,我不知道陈果是不是针对器皿的具象效用与抽象无用之实用间的概念而引发的这个无用词汇。她或许言辞用的不恰当,不过汉字在哲科用语上的确是有些为难,许多词汇近似但并不十分准确,实用的利用与虚用的使用、器皿形而下的效用实用与思想的形而上的效用之无用差异,等等,都是十分拗口的。(猜想,陈果的这个“无用”说,可能是与“务实”器用可以直接作为等价交换物的效用所作出的对比用词的吧。)
老子应该是在讲述那个being吧。
截频的左边显示的是这一句话“学会与黑暗和解,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
如是对友人说,汉语是很不严谨的,许多词汇会有多重含义,若前后稍有隔断,断个章再取义什么的则会大不相同,所表达的内容就会有很大差异,甚至相反。
譬如就她这句,与黑暗和解,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解释,一,是与外部黑暗恶势和解妥协?二,是与内心迷茫和解?三,还是与恐惧和解?网上之所以黑她,多是持第一种感觉。网上之所以黑她,多是持第一种感觉。因为活的都很苦,一联想,多数都如此,感到特别愤怒。但我猜想她应该不是想表达这个内容的,因为这是违背了基本道德观的。
哪她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就这字面上去理解,所得出的结论,无论谁都是持反对的。因为人们是被黑暗与邪恶关联在一起的,一说黑暗就想到了邪恶和不公。但我还是想说一句,这个关联只是汉语系的惯性思维,有没有它指?肯定是有的,最最普通的就是自然界中黑夜来临,人们要不要与黑夜和解?要不要暂且停歇一下步入睡眠状态?夜晚来临,睡眠是不是就是一个和解态?
因为我没看这句话的前后其它,所以不会轻易跟风评说。
这个是陈果的辩词。
我只是觉得她不会那么傻吧,毕竟她不是小学博士类的,她这个解释至少还是可以理解的。
只怪中国文字太含混了。我更愿意理解成这样,不要被黑暗所压倒,而是要正视坦然面对它,以求达到心理的持恒对抗,而不屈服于它。这是和解的另一种诠释,其意就是不刻意回避这个黑暗的存在,而要坦然面对,存在其中而不被其所吞噬,不被它所左右,保有自己的那份生命光芒的存在。
当然,把和解理解成屈服也是一种。但我想,没人会公开对大众说,为了保全自己狗命残存,最好与恶同污。除非她想与大众为敌,除非她是傻人在聪明说。
至于她说,对过去释怀,日本人今天做的,是值得今日蝈人反思的,就是对于过去的发生进行和解,之后就是向前迈进,发展和文明再现。
今天的网络可谓是铺天盖地地批判,从心到身,对于她一杆子打到底,我是很不喜欢这类二元论斗争哲学主张的。千万不要陷入另一个泥潭,做出另样的政治绝对正确的言辞说唱而大同共声起鸣。
受教育和明智共通的那个部分,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不要轻易下结论,或许你只看了问题的一面,甚至连你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也会有偏颇。要明白“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务实没错,但务虚也没什么大碍,甚至务虚对于思想进化起到的作用会远远大于眼前的这份务实。
对待任何人事物,在未了解其背后实情之前,请不要随意评价,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我们太务实了,同时受的苦难也很久远,以至于听到一些比较虚蒙点的话就十分受不了,多少带有些病态扭曲心理。
文明起源于思想上的虚蒙。你信吗?
有这么一句句话:过于崇拜和过于痛恨都是问题的根源。
在being中寻得自洽的圆满,而不是证明的被复来。
还有这么一句话:黑暗是永恒的(虽然这句话很难被普通大众所认同,但稍微懂点物理学的人就会知道,这个是宇宙生成目前为止普遍被认可的事实存在,墒寂,它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而更迭),光明是短暂的(所有的光明都是一组生命的展示,光子也不例外。之所以成为生命,是因为它有生必有死,光明在宏大的宇宙空间所展示一定都是微之又微,这个光明也不是你想永远就能永远的事实发生,它只是一段虚拟化的在时间许可下的膜函数映照。),而正是因此缘故,人类才会拥有这有关珍惜、怜悯和爱的等等情愫绵延和不绝的诵唱。连同那个谅解,对于being,对于dragontail。
像陈果的这类起伏是有成因的,这与当今社会思潮反复往来有很大关联。暴戾气息太浓太浓,空泛和务实混杂在一起,搅拌的结果是很纠结。缺乏哲科思维也是普遍存在。怕只怕周而又复始,然而它的的确确又在进行式,一个being的如实呈现。
感慨,人最难做的事就是与自己做个和解。虽然这话听起来十分无用,而它所呈现的却是事实。我们难以接受我们的愚昧和无知,但我们对于真性以及真知来说,的确是很无知的。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我唯一所知的是我一无所知。”
记:再次重申,我只是很不喜欢二元非白即黑论,再就是丰富联想其它攻击说,与网友们和陈果对错无关。哲科用语讲究严谨缜密,受到这麽多抨击,想,或许是她用词不够严谨的缘故吧。又想,现实中,谁又更严谨呢?就我本人而言也是一个马大哈,用词经常出现差错,偶尔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告诫自己——你要知道,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不仅仅是要拥有一颗有想的大脑,它还应具有:愿意聆听、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自由想象、不偏不倚的评判事实。
另注:成文后,翻阅另一个友人传来陈果的“无用”视频,原来她这个“无用”就是专指那些无直接功利之用形而上的。
而黑暗则是从害怕到孤独到死亡引申出来。想起那句话“向死而生”。
感慨,断章取义之人实在太可恶了,无限延伸另行曲解是卑劣的,而这蝈人,不加思考,暴戾成性,的确也是挺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