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
他说无言,我想换个词:留白。
文学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音乐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戏剧有《青鸟》梅特林克的“口开则灵魂之闭口,口闭则灵魂之门开。”;雕刻是“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他说《拉奥孔》是最好的例子;
因为现实的残缺,所以有理想的尽善尽美。
言有尽而意无穷,留有空间,才有无穷的思绪。
留白,对待一切,不死绷,诗化人生,有真意,已忘言。
看戏与演戏
有人演戏,有人看戏,少了哪个,似乎都不可以,看与演,都是人生的归宿。
依照自己性之所近抉择自己的人生,最适合不过了。他说人性不只一个,理想不只一个,才得见这世界的恢宏和人生的丰富。
随心随意,随兴随行,随性随演,演绎人生。
文学的趣味
他说文艺的好恶往往和道德上的好恶同样地强烈深固,一个人可以在趣味异同上区别敌友,党其所同,伐其所异。
因资禀性情,身世经历,传统习尚,所以有分歧。创造也好,欣赏也罢,都会纷纭扰攘,莫衷一是。
如若文艺趣味欠缺,则知之,好之,乐之欠缺。
因人不知,所以如牛听琴,毫无趣味;因人知而不对,所以如兔守株,趣味低劣;因人知而不全,所以如井蛙观天,趣味狭窄。
所以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文学修养自觉提升,趣味也将生生不息。
刚性美与柔性美
动如醉,静如梦。
都美。
他说中国诗人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音乐是即使意在高山,意在流水,都缺乏刚性美,都一样单调。
我想刚柔并济,亦刚亦柔,即是美中之美。
蒙娜丽莎的微笑
时空的对话,忙碌的现世纪回到不“发达”的中世纪。
看一个人朝于斯夕于斯的,只为完成一件事。没有“效率”,多得是保有的热情。
木心说: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懂了,看《蒙娜丽莎》,就慢了。
《厚积落叶听雨声》chapter three,问渠那得清如许: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