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留守儿童的热点话题渐渐变成留守老人,一个个人去楼空的村落,只剩下寂寞的老人,他们有时孤独的坐在桌前,电视里喜庆热闹的场面,越发衬托出如今的孤身一人。他们有时什么的都不做,静静的坐在门前的木凳子上,神情呆滞的看着天空,陪伴在身边的,是那只已经掉毛骨瘦如柴的黄狗,以及那只老得只能趴椅子下晒太阳的猫。
曾经热闹的家,随着孩子们的长大离开,逐渐少了那抹油烟气味。他们再也不用每个饭点的时候,满村的叫喊,喊孩子回家吃饭;再也不用每天唠叨,嫌弃他们碍手碍脚,什么都不干;可是现在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啊,是担心,担心孩子一人漂泊在外,是不是吃好睡好,有没有委屈难过。曾经的他们,在餐桌上满心的教导孩子们,你们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曾经的他们,在田地里对着拿着锄头除草的孩子们再三叮咛,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当农民,一辈子没出息。
直到孩子真的只留给他们一个背影,头也没回的走出这个故乡。他们才发现岁月的更迭有多可怕,他们不再是孩子头顶的指路灯,他们不再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了,他们老了,行动是那么迟缓,慢到再也追不上孩子的脚步,就连眼睛都浑浊了,想要多看看孩子身影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了。当初是他们要孩子离开,可是孩子真的离开之后,听着电话里归期未定的声音,他们只能安慰自己,是孩子太忙,老家伙不能拖孩子后腿。
而那些走出了故乡的孩子们啊,他们的行囊里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心里装着父母的殷切希望,他们太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编织出锦绣未来,他们也太急于证明,想要功成名就之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可是能拿什么来争?学历、见识、谈吐、人情世故,你在这样的都市里手足无措,曾经的你以为自己居住的乡村就是整个世界,真诚的和人沟通就能得到同等的回报,而努力学习取得的文凭是通关的凭证,在自己村落里的出类拔萃给了你无比的自信,直到,你走出了深山,接触到了比村落要大很多很多倍的城市,才发现,自己就是传说中的井底之蛙。
流光溢彩、灯红酒绿的城市看上去那么繁华,酒吧人声鼎沸,街上车流不息,霓虹灯在夜晚扮演着星星的角色,装点了整个天空,这一切都和静谧安详有虫鸣的乡村不一样。就像此刻内心惊慌的你,和当初踌躇满志走出故乡的自己,不一样。
经过无数夜晚的思量,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希望,因为不想辜负在家的父母,所以还是会昂首阔步往前行。委屈自己化解,辛酸自己扛着,即使吃着泡面,住在拥挤的城中村,看爬满房子的蟑螂,依旧可以打趣到没准它们也可以绕地球一圈。能力可以替代学历,见识、谈吐、人情世故就在工作中磨砺,没有谁生来懂得一切,那就慢慢来,慢慢走,慢慢前行。他们相信,时光不会辜负了美好,终有一天,这些走出故乡的孩子啊,会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