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丨白鹿两家最后的脊梁
《白鹿原》的故事,是从白嘉轩开始的。书的开头便是:白嘉轩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他是个成功的族长,但是却是个失败的父亲。
他的一生都在白鹿原上,他没想过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的理想,是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会留在白鹿原上,耕读传家,沿袭族长的位置。
可惜事与愿违,他的孩子们都没能如他所愿。白孝文最后成为了一个卑劣、狡诈、表里不一的假人,白孝武成为了一个蹩脚的模仿者,白灵最后死于外乡。
白嘉轩出生于清朝末年,接受的教育是古代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教育,并且身体力行的是传统而本分的农民。他的父辈,把生命奉献给了原上的那片土地。他的一生,也奉献给了原上的那片土地。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也能把所有奉献给原上的那片土地。
白嘉轩一生的改变,是从换地开始的。他认为,他整个家庭之所以兴旺发达,能够绵延不绝,是因为那块好的土地。
在发现了原上鹿家的一块并不是很好的土地出现了神奇的现象之后,不惜背上“败家子”的骂名。用自己家的天字号水地,换了鹿子霖的人字号地。并且在他的父亲死后,把父亲的尸骸埋在了这块有神圣迹象的土地上。
父亲去世后,白嘉轩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当上了白鹿原的族长。白嘉轩请教朱先生,应该怎么当族长?朱先生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帝王叫舜,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早亡,父亲续娶,继母又生了个弟弟叫象。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又桀骜不驯,串通一气想杀了舜,霸占他的财物。
有一天,叫舜去修补仓房屋顶,他们却在下面烧火要焚烧仓房。舜就用两个斗笠做翼,从房上跳下来,幸免于难。
又让舜掘井,井挖的很深,父亲和弟弟在上面填土,想把舜活埋了。幸亏舜早有察觉,从侧面打了一条斜井,得以脱身,在外面躲了一段时间。
舜回来以后,并不放在心上,照样孝敬父母,疼爱兄弟。在家人要加害他的时候,都能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的身边,给予帮助。”
这段故事,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以德报怨。这也是白嘉轩以后的行为准则,不管是后来族人对他做了什么事情,只要是能够改过自新,他都一一原谅了。
后来黑娃带着土匪下山打家劫舍,打断了白嘉轩的腰。在黑娃改过自新之后,还是允许黑娃进了祠堂。黑娃最后入狱,他找到已经当上县长的儿子,想要保黑娃出来。
对白鹿原上的族人,白嘉轩做的算是仁至义尽。可是对于他的两个孩子,白嘉轩明显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腰杆子硬。为了维护族人的利益,一手策划了白鹿原的交农事件。在田小娥死后,原上的灾难都被人们联系在田小娥的鬼魂上,都想着修庙祭拜。
而白嘉轩非但不让村民修庙祭拜,还执意造塔镇压。
当时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白鹿原,几乎所有包括白嘉轩在内的所有家庭,都有被瘟疫夺走亲人的惨痛。而村民们都认为,这场瘟疫是田小娥的鬼魂,对原上所有人的报复。
整个原上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们被死亡的阴森气氛笼罩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原的子弟们都要求白嘉轩给田小娥立一个牌位进祠堂,甚至要求修庙祭拜。
白嘉轩说道:“现在都不敬神了,敬鬼呢,还是个不干不净的鬼。从今天起,谁都不许再为这事来寻我,敢来寻我,别怪我把他打出去。
神得敬着,鬼得打着。今我把话搁这,我不光不给他修庙,我还要给他造塔呢。我把她烧成灰,压在塔底下,让她永世见不得天日。”
也是因为这件事,黑娃在下山的时候,打折了他的腰。
白嘉轩做的最出乎意料的事情,就是他和土匪借粮。更出乎意料的,是白嘉轩和土匪借粮的时候,白灵去和土匪借兵。
当时我觉得,这父女两个人都有点异想天开。而且白灵比起他的父亲,要更异想天开。
白嘉轩说的是事实,如果原上的村民都死了,那么土匪也没办法生存下去。那时候土匪把粮食借给白嘉轩,一个是看黑娃的面子,另一个是大拇指当和尚时的本心。
粮食借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是送出去了,没有过可能要回来的打算。
而白灵则不同,她在借兵去救鹿兆鹏的时候,是完全不计后果的。这部片子里面,我见到了最有情有义的土匪。
白灵借兵的时候,只是靠着一腔热血就去了,没有想过别人为什么要拿自己兄弟的名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且救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大拇指说的一句话很对,他不能让兄弟们去送死。
过了灾年之后,粮食迎来了丰收。收了粮食之后,村民没有还回去的打算,但是白嘉轩执意要还回去。最后力排众议,说服了所有人,按照原来约定的还粮数量,把粮食送了回去。
白嘉轩的一生,都在为白鹿原付出,以德报怨,容纳万事。
如果不是孩子的原因,他的一生就是自己想要的。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耕读传家,白鹿原的脊梁,挑起了整个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