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邀我一起去看电影,那还是在《我不是药神》,上映的前面几天。那家电影院有点映,可以提前在片子正式上映前看。本来也没多想,只是想晓雨叫我,那就一起去看吧。
因为看到主演有徐峥,我很本能性的以为会是泰囧之类的搞笑片。但是影片放到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眼泪直流。为他们的处境,也为如果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的无奈。因为学过经济学,所以,有限的资源给能充分利用的人用,东西永远是稀缺的等等这样一些概念扎根在我的脑海。对于,那些买不起药的白血病人,我报以深切的同情,但也会觉得,虽然药效一样,但是这样的一种高仿的谋利方式是不对的,毕竟伤害了正规厂家的利益。加上我也知道一款药上市,前期需要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虽然在后期的真的是很暴利,但是前期的研发成本,都是要靠后期慢慢收回的,再加上药能不能上市,风险很大,回报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后来看到很多很多人,因为印度产的“假药”,得以延续他们的生命。那么昂贵的药得到那么多人的反抗,最终,国家也将药纳入了医保。这样的改变,也让我重新思考,经济学,到底应该是有温度的呀。
所谓利润,就像润总所说:“价值交换”。应该是双赢,而不是骗人的。但那么高的价格,真的是双赢吗?或者说在多数人一直反抗的条件下,不合理的价格是应该被推翻的。也许在很多人用不起之后,死了一批人之后,厂家觉得应该降价才有利益后,他们也许会降价。但那个时候,对前面那一批人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呢?可什么叫公平?那些出身在战乱国家的人们,无家可归,没有国家愿意收留,对于他们,什么又叫公平呢?
不知道薛老师会怎么看呢,算是通过国家的手段而变化的,算是政治干预经济吗?如果不应该这样子,但真要忍心看那些,穷苦的白血病人吃不起药吗?通过纳入医保,用税收来负担一部分,其实也算是一种解决办法吧。究竟是,符合穷苦的生病老百姓的利益,也算是社会安定的需要,嗯,所以,我还是很支持这样子的做法的。另外这个片子好评超高,排片超满,也算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所以收的税以影片里的方式,用于这样地方,也算是合理安排。突然感叹影片的力量是巨大的,用感同身受的场景,用情感来说服。不得不说,高。类似于润总说的:不用强迫自己的理性脑,而是把那些变成习惯,利用人自身的特点,更加有效。
不挑战,而是顺应。这个片子,以及片子里的主人公都是,在矛盾激烈冲突之时,在合适的时机,才能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我的看法里,经济学应该是有温度的,虽然我们应该做最大利益的事情,但也不应该忘记人是温度的,为人服务的经济学也应该是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