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用超乎人类和说话人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其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
道德绑架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有些道德绑架的行为很隐蔽,被“绑架”的当事人甚至浑然不觉这其实是一种对自身道德层面的绑架。
01
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女生代替本班去全系面前演讲,其在台上的一些夸张的动作与言语,引得众人大笑。
演讲结束后,小炫就当众对小希怒斥道:“她上台演讲,是代表我们班的集体荣誉的,你在底下一直笑是什么意思?你是在嘲笑她吗?笑你个鬼。”
小希不爽又难堪道:“台下这么多人笑,你为什么独独说我一个,而且我并没有嘲笑她的意思。”
“……”二人为此事,争吵起来。
最后,迫于无奈,小希只好去找那个演讲的女生道歉,而那女生一脸懵逼,只好笑笑地说:“没事啦。”
小希难过又委屈地向我诉说了这件事的经过。
听完,我回道:“你的笑,包括我们大家对那个女生的笑,并不是对她本人的嘲笑,而是对她在台上的那段表演,作出的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应,是发自真心,抑制不住的“生理上的笑”,是单纯的“搞笑又好玩的笑”。小炫是以集体荣誉为名来道德绑架你,不允许你笑。而且,这件事其实不关她的事,她手伸得太长,管的太宽了,那个演讲的女生都没说话,轮不到她来指责你。”
小希听完我的话,如梦初醒,才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实质,以及自己所受到的心理伤害。
02
我实在是想不通,一个毫无恶意的笑,也能被小炫恶意揣度,大做文章,给人扣上毫无集体荣誉感,嘲笑他人,没有同理心,冷漠又自私的帽子?!
小希明明感到很委屈,为什么还要选择道歉呢?其实,不止是小希,生活中很多像小希一样被“绑架”的受害者,在最后,可能都会被屈服。
“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就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
小炫一开始,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在众人面前居高临上地苛责小希,将众人的目光聚焦在小希身上,让小希产生一种被审判的感觉,引起小希生理上的不适。哪怕小希觉得自己没错,可在那一刻,在不明真相的围观观众面前,她还是处于弱势的一方,那种孤立无援的无助感,百口莫辩的委屈感,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绑架者”的施压等,都会让她最终屈服。
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当台上有人在表演,只要底下的观众抑制不住地发出了笑声,就会被指责是不尊重人,嘲笑人的情形。笑真的有太多的意思了,有新奇又好玩的笑,有对你表演的会心一笑,赞赏的笑,有鼓励安抚的笑……
这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可细思极恐,对人的心理还是会留下很重的阴影,下一次,小希在看表演的时候,想笑的时候,这时会不会在心里想道:“我到底该不该笑呢?!”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雁过真的会无痕吗?叶落真的会无声吗?或许,只有他们当事人才知道。
03
退一步来说,就算这个女生代表我们本班去上台表演,其表现的好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本班的整体风貌,可比起这些虚有的荣誉与头衔,更重要的其实是做人的原则以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虚进取精神。
对待本班同学,更是不能有丝毫偏袒与纵容,如果确实表现不好,不仅让周围人把批评与建议咽下肚子里,甚至反倒要让人硬着头皮,昧着良心去夸赞,这种作秀行为实在是太令人作呕了。
小炫除了道德绑架小希之外,她个人还存在“焦点效应”与“投射效应”的倾向。
在公众场合表演,一些人总会不自觉地高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当你出糗了,大众笑了,你就会想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在嘲笑你吗?其实,就算他们在笑,他们也不是在笑你,而是在笑这件事本身。
当表演结束后,很多人甚至都忘记了当初笑的原因,所以真的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过度解读,把人想成是在嘲笑你,有那种“总有刁民在害朕”的思想。
相信我,你真的高估了旁人对你的关注度,你没有那么重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如果太在意他人的目光,你也最终会一事无成。
小炫的平白无故的指责,给人一种明明那个被“笑”的女生不是小炫,却是小炫的感觉。
我想也许,就是因为小炫自己也有了代入感,她把自己当作了那个女生,她在为自己义愤填膺。
一个人很容易将周围人对你简单的行为反应,解读为嘲笑的人,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心理不够强大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骨子里很自卑的人,所以,你会觉得,周围人都在嘲笑你,你太可怜了,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受害者心理”,可你自己却无形中成为了“施暴者”。
04
很早之前,周立波曾在节目中道德绑架嘉宾,他言辞逼人,强制要求那名只认养父母的女子要接受、要原谅生下来就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否则就永远不可能幸福:
周立波缺少同理心,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一个自幼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女生的心理,
只是一昧地输出自我的观点,傲慢地表达自我的建议,强制他人去做一些事情,看似是为这个女生着想,实则是将其往火坑里推。
原谅是需要勇气的,原谅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原谅那些深深伤害自己的人,他们也可以活得很幸福,不是所有的道歉,当事人都必须要接受,有些伤害也许就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每个人都应当有“不原谅”的权利。
其作为公众人物作出的不当发言,其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姿态,引发众人的热议,也给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二次创伤。
05
高铁上、公交车上,老人强制年轻人让座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社会上,也总是经常出现“扶不扶”的声音;“坏人都变老了”,“只要我没有道德,道德绑架就绑架不了我”诸如此类搞笑无厘头的网络段子满天飞……
这都从侧面反映了道德绑架现象的猖獗与恶劣,引发人的深深思索。
“只要我没道德,道德绑架就绑架不了我”,看似是无厘头的段子,可却不失为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因为,道德绑架之人,就是抓住“道德与正义”来强制你做一些事,让你的内心受到道德的拷问,让你处于舆论的风口,而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看似是正义的,实则是以正义之名做最不正义的事,如跳梁小丑,其歪理是站不住脚的。
很多时候,他不要脸,你只能比他还更“不要脸”,这样他们的目的才能不得逞。
06
“你更大,让一下弟弟妹妹怎么了”,有些父母一昧地纵容溺爱熊孩子,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自己的孩子,让长期缺少关爱与呵护的大孩子心理不平衡,有落差感,缺乏自我认同感;“你这么有钱,给我一点儿怎么了”,他人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关你屁事;“你反正也要去买饭的,帮我顺便带一份怎么了”,不好意思,真的不顺便;“每天都是你倒的垃圾,你今天怎么不倒了”,帮倒垃圾是情分,不是本分,拜托你搞搞清楚……
一个社会,良好道德的形成与培养,绝不是靠道德绑架而来的,不是被动亦或被迫“道德”,而是让人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觉得应该这么去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与措施,去感化人们向善,但绝不是简单粗暴又居高临下的命令他人,这样做只会让道德束之高阁,让道德沦为藩篱。
当每一个人都自发地培养道德意识,自发地向善,并对道德绑架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让“被绑架者”有支撑,让“绑架者”孤立无援,让其身处高地感到寒冷,道德绑架自然而然就会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