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态占领了我们的整颗心,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的选择了他人给我们推荐的自认为有前途的专业,可自己的内心深处却异常的反抗;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自己还对自己的进行心理暗示:还是要坚持下去,这个职业虽然枯燥但却有前途。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此错过那些真正你爱过的人……
繁忙紧张的生活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过于违背自己的内心,一味的听取他人的想法或建议,我们就会感到心里焦作或迷惘躁动。
唯有心灵宁静,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明鹤起,不羡慕美哉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谢幕,都是一厢情愿。
学会看淡世间的一切,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我们很忙,行色匆匆地奔走于人潮汹涌的街头,浮躁之心油然而生,这也是我们不去倾听内心世界的一个缘由之一。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常常丧失掉那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优雅。那种如诗般的岁月,对于现代人已成为最大的奢侈。内心的声音,也便在这刹那间灰飞烟灭。或许当你正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时候,却不知怎么的,刚想说的话又吞了回去,久久不能释怀。你问我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渐渐地,我们开始患上各种奇怪的心理疾病。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心理医生和咨询师也逐渐成为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一员。求医!问诊!为的也只是那在内心暗哑的日子里寻求心灵的平衡。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街上住着一位老人,他早已退休没,平时没事就会守在门口卖点小菜,儿女也在外地打工,老伴也早早地去世。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坐在竹椅上,拿着一把扇子悠闲地躺着。旁边的桌子上摆着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也不过几十块钱。他老了,也退休了,退休金也足够满足他的日常消费。因此他非常满足。
有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人身旁的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自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于是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那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誉,之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海外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但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人先是吃了一惊,后又拒绝了,理由是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然没有卖,但商人走后,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而现在把茶壶放到桌上后,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悄悄跑到他的家里,想偷走这把壶。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人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人还在卖菜,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学会顺从自己内心,任何时候不要被别人牵着走。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呢?答案就是学会“宁静”。“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俗等人性的杂质。宁静是一种细致,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性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学会宁静吧!用宁静的心态去做回那个真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