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两次眼泪

来自网络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从我记事起,我就发现母亲特别爱哭。她喜事哭,伤心事也哭,年近八旬的母亲这辈子哭了多少回,我无从知晓无意统计,但为我流的两次眼泪让我至今难于忘怀。

记得是八岁那年,作为长子的我在母亲的陪伴下上了学。母亲告诉我:“你是咱们家的第一个读书人,要读出点名堂来。”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对学校和书本充满新鲜和好奇,可是没过多久,好奇心、新鲜感全没了,我开始厌倦上课并开始逃学。每次逃学后回到家里,总是不自在。

一次,我提前回家,在母亲的一再询问下,我吱吱唔唔说不清楚,母亲明白了,从没打过我的母亲一反常态,揪起我的耳朵就往学校里拽。

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那时的凶劲和怒气。约走了半里路,母亲见我往后蹲不往前走,一下子放开手,丢下我,往路边的地上一坐,气喘吁吁,竟哭了起来。她边哭边数落:“你不读书该你成睁眼瞎,吃亏……”许久,呆立在一边的我见母亲仍伤心地落泪,就抽泣着上学去了。

后来,念初中、读高中、上农校以及工作中,每当我对学习厌倦想偷懒时,母亲那次揪我耳朵拽我上学流泪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敦促我刻苦学习。现在回乡,逢儿时的伙伴羡慕我是拿“笔杆子”的人时,我总觉得,没有母亲那次流泪,就不会有今天靠“脑力劳动”吃饭的我,是母亲用眼泪让我明白了读书使人明理聪慧、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多年后我与母亲说起此事,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不记得了。后来才知道,祖父由于不识字在典当土地时被别人骗了。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母亲不愿她的子女们再吃没文化的亏,所以对子女的学习要求特别严。

母亲不但用眼泪让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也教会了我怎样做人。记得是十岁那年的春上,放晚学后,我到禾场去找母亲,只见几个小伙伴正拿着红薯在啃,我眼馋地望着他们。从这里路过的一位大婶见我可怜的馋相,便到生产队焐红薯秧子的牛粪堆里,掏了一个生过芽的红薯,用她的布衫子擦了擦递给我。我犹豫了一会,还是接在手中,洗都没洗,用嘴啃了起来。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零食,哪家在正月过后有几个红薯、几升炒蚕豆和苞谷花等,那都是稀罕物。

恰在这时,母亲来了,见我们每人都在啃红薯。她明白了,上来就夺掉我正在吃的红薯,重重地摔在地上。当时我急了胡乱说道:“你又不是队长,谁要你管……”

母亲听了这话,举起的手慢慢放下来了,她惊奇地望着我,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她没再说什么,拉起我就走。见母亲哭了,我就摇着她的手说:“我以后不好吃了。”母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公家的东西不能吃,我想办法给你买……”

我现在想,母亲当时流泪的心态是复杂的。有心疼、有愧疚、有无奈……母亲说给我买,买什么啊?在那个物质匮乏、什么都要计划的年代,莫说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的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零食、玩具,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啊!

后来得知,母亲的“公家的东西不能吃”的话语,其实是外祖父对她的教诲。据母亲讲,在她担任生产队出纳时,有“红管家”之誉的生产队保管员外祖父对母亲要求“公家的便宜不能占。”

就这样,外祖父的教诲不但母亲做到了,就像传家宝似的又传给了我。后来我参加工作,母亲也一再叮嘱我:“公家的钱不能用,实在有困难暂时借支,也要办手续及时还上。”

多年过去了,许多事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忘却,而母亲的两次流泪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成为我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成为我这一生取之不竭的财富。


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年华似流水, 我望着父亲那斑白的头发, 陷入了沉思, 父亲像什么? 父亲像一团棉花, 小时候 我和姐姐用白嫩的脚丫...
    云淡风轻_32e1阅读 4,540评论 1 2
  • 好久没看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前天偶然打开,就看到一篇讲iphone6的。显然,仅仅过了两天我就忘了他长达两千字的原文...
    框框之上阅读 1,508评论 1 2
  • “有困难,找家长!有问题,找老师!”这是小孩子遇到麻烦和疑问时最本能、也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 随着孩子的长大,上初...
    manbanpaiing阅读 4,308评论 1 2
  • 1,不用饼干、巧克力、冻饺子和方便面之类来代替一餐(每周少于 2 次) 这些食品都是高热量食品,更重要的是,它们都...
    南一方阅读 1,292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