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我看书的方式,以前都是随便看,有什么书看什么书。从小学起,是看爸爸的文学、电影杂志,中学开始装模作样囫囵吞枣看名著,大学里更多的时候是和同宿舍的人分享租来的言情小说,工作后看的都是考试考级和专业说,后来是网络小说,而且只看完结本不看连载,总感觉非得一口气看完才舒服。去年开始,想学习阅读法,看过几本,有的说要画线,有的说边看边做笔记,有的说看完再画思维导图……然后我就迷茫了
不久前我才知道,其实哪种方法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看书要有目的,不是为了看完拉倒不是为了累积数量,而是要认真思考看一本书是为了想从作者那里学到什么东西。如果没有这个前提,看再多书也只是重复无效劳动而已。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书要带着明确的想要学到什么的目的,比如小说一类的,目的就是想要知道里面的人都怎么样了,这也是目的。
在我看来,带着目的去读一本书,就是正式的限时阅读,这样能很准确地找到书中我想要知道的知识点,读书的时候也会精力比较集中,做输出时不会无话可说,而且输出的内容会比较明确和具体。小说或比较休闲的书,我会用放松的限时阅读,这时候就更加注重感受,尽量把自己放到书中去体会人物的感情和经历,做输出的时候大部分都纯粹是自己的感受,会比较没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