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爸妈对我走路不抱期望了,决定给我买个轮椅。我倒没觉得有什么,爷爷好像有点不大自在,以前明明能走路的,就是骨折多了,再锻炼嘛,为啥要坐轮椅呢?
等到参加工作开始北漂,我对坐轮椅反而有点不自在了。因为在大学读书的七年,我一直开着一辆四轮的电动小车,还是骚气的红色,虽然是残障代步工具,被同学们整日“羡慕”,难免有点飘飘然;来到北京不方便充电,只好换成我一个人时很少使用的轮椅,有种炮换鸟枪的感觉,一想到要天天走在大街上,心里有点儿难受。
说这件事是因为,上一周深入了解两种罕见病的病友,让我愈发感受到,要想让一个人在疾病面前大大方方地认怂——比如,使用一些看起来会让你特“惨”的辅具,并不容易。我们总以为,在这个时候需要扛着,是够坚强有脸面的体现,没必要花那个钱,更不想沦落成“残疾人”、“病人”这个瞬间低人一等的群体。
没明白?我来说让我有此想法的缘起。上一周先是和一位庞贝氏症的姑娘深入聊了聊,有关疾病在此不过多介绍,从症状上讲,会让患者浑身肌肉日益无力,包括呼吸肌。结果会导致很多病友因为缺氧,晚上严重失眠,好不容易入睡的话,反而更危险,这时你的大脑容易缺氧导致昏迷,一旦发生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解决办法是什么?买呼吸机,睡觉时戴上。
这玩意儿并不贵,但这疾病对人的影响是温水煮青蛙式的,一点点来,你总觉得这病不碍事儿,而且没法治,就这么挨着呗。你说我一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怎么就戴上呼吸机了呢?那不是危重病人才戴的玩意儿嘛,一般电视剧里是昏迷不醒,旁边一个男友/女友/女儿/恋人/小三小四,曰我错了啊对不起啊都是我不好你一定要醒过来……
其实吧,很多时候还是,怎么说呢,好面儿。
就像我刚来北京那会儿不想坐轮椅是一样的。
但是在命运面前,你还真不能端着。
那位小姐姐的一位病友就觉得自己身体还算健康用不着这玩意儿,结果后来在医院昏迷了好久,醒来还是得用上呼吸机。总有病友在逃避,总不免发生这样的悲剧,小姐姐也只能一再地向大家宣传呼吸机的妙用。
周末我参加了运动神经元病友聚会,就是俗称的“渐冻人”。又听到一个新名词:胃造瘘。简单地说,就是在胃上插根管子,你不用吃饭了,从管子里给胃注射营养液。
这当然是对吃货的终极酷刑。
但对于身体被“冻住”、无法吞咽的人士来说,可以说是小手术解决大问题。最难过的,还是心里的坎。一想到身上插着管子……天哪,这要在影视剧里就岂不是要大结局的节奏!很多明明需要这根管子的许多病友,不想辜负美食和爱——对嘴巴的爱,坚持不用这根管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这些都是前来大会分享的医生讲的,他们苦口婆心地向一些无力吞咽的病人推荐这个“小手术”的好处,但总是得不到理解。
有的时候,人在疾病面前,还真不能太倔强。可你如果以为我想说的仅仅是,得了病就该“认怂”,马上给疾病跪了,那又简单化了。我题目说了,难就难在清楚什么时候该“认怂”,有时候,又不能太胆小。
还拿上周听的专家分享举例。话说这个呼吸机,基本分两种,轻度呼吸无力的,带个呼吸器就可解决,这叫“无创呼吸机”;慢慢发展到完全无法独立呼吸,就要从脖子这里切开气管,用“有创呼吸机”。气切之后,简单地讲,就要长期卧床了,可以视作病情进一步严重化的重要标志。整体来说,病情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从无创到有创,对很多病友而言,一但切开气管,就很难摆脱。
可上周大会就来了这么一位美国专家,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与实践,极力主张大部分使用有创呼吸机的病友,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设备和呼吸方法的训练,回归使用无创呼吸机,这可是能够大大方便病友的生活,我对他照片里病友咽喉上管子摘掉后的疤痕印象深刻。
你看,这时又到了不能轻易认怂的时候,即便患了不治之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让自己过得更好。
人在疾病面前,往往有这样一条心理发展路线:一开始觉得自己能扛住,该采取治疗措施和使用辅具的时候总喜欢扛着,不愿让自己“坠入”好像特惨的一群人里去;等到被疾病教做人,彻底支撑不下去这个紧绷的状态一旦崩溃,接受疾病的摆布,又会陷入空前的绝望之中,毫无奋起作战的打算。实际上,面对疾病正应该反过来,得了病首先要接纳这种状态,而接纳疾病的同时,也还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你以为我在说病?不,不是,我想说,保持生命的尊严,并没有那么容易。有时需要点妥协,有时需要点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