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校搬迁到郊区,很久没有在城里买菜了!郊区最大的好处是蔬菜比城里便宜。
国庆长假,我们回城里小住。
民以食为天,回家,首先得买菜。好久没有在家里做饭了,冰箱里冻着肉,蔬菜显然是一根也没有,得顺路买点儿蔬菜。
本打算路过老校区对面的龙潭菜市场时,顺便买菜。结果,很久没来,由于曲靖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菜市场也要改造成新型现代化的市场,从前热闹的市场已被夷为平地,路上很多市民提着菜,显然菜市场临时搬迁,且就在附近,由于是买菜高峰期,找不到停车位,就想,到小区门口的蔬菜超市买点吧!
随便挑三种:小瓜、菠菜、青笋,三个人一天两顿饭的菜,一结账,17元!我着实吃了一惊,要是在龙潭市场或是郊区市场,这点菜顶多就是12元,小不可细算,第一次觉得这菜篮子真是一项工程!
从前,姐姐的婆婆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好手,起初我觉得她抠门儿,买菜总是分分钱都要计较。阿姨是山东人,面食做得超棒,有一次,她给我们烙饼,做饺子,吃饭时,给我们讲买菜经验,比如怎样还价,哪怕是一斤菜少一毛钱,比如菜贩没有零钱找补时,可以要一点佐料,打蘸水用的香菜、小葱就是这样来的。我还记得她的话:“买衣服可以不太较真,你不是天天买。买菜一定得较真儿,因为一辈子天天要吃要买,小不可细算!”
想想还真是这个理儿,在她的精打细算下,她们家虽然只有叔叔有退休金,收入不高,但小日子过得挺好,我们打心眼里佩服她。但作为上班族,进菜市场总是匆匆忙忙,象征性地问一句:“少点吧!”菜贩不少也就称菜付钱走人。
有限的薪水也就这样在菜篮子里流走一部分。比如这次为了方便,在小区门口买菜,一天就多花了5元菜钱,而假期里,很多时候我都懒出门,就在门口买,每天5元,一个月就是150元,一年,一辈子,真是小不可细算!
终于明白当年姐姐的婆婆的持家秘笈,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市民,尤其是老人要一大早乘公交来龙潭市场买菜了,也终于明白龙潭市场为什么这么热闹了,除了这里肉类、蔬菜、水果的种类多、新鲜外,那就是这里相对便宜。
2007年,我刚来到曲靖时,因为两地分居,我一个人带着三岁的女儿,请了一个保姆帮忙。为了我上班,女儿上幼儿园、上小学方便,咬牙买了小学马路对面小区的一套房子,从小区后门,走路到我上班的学校,女儿上的幼儿园都只要10分钟,小区外就有菜市场。那时,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要适应,要立足,加上自己不服输的性格,拼命工作。第一个学期,为了方便,买菜、买水果都在小区外的市场。
有一天,小保姆对我说:“阿姨,你从小区前门走,穿过一个菜市场就到学校,听说那里的菜和水果都很便宜。
原来,就五分钟的路程,一条马路之隔,菜和水果的价格区别真是大,零售价与批发价的差别!从此,我多走五分钟,每天下班途中在龙潭市场买菜、买水果,一买就是十年。
去年,学校搬到郊区,我们也把学区房出租了,搬进新家。新家离菜市场远了,先生爱做饭,对食材要求高,总不怕麻烦,开车回5公里外的龙潭市场买菜。
而我们,平时下课就几个人约着到学校外的市场买菜,郊区农民的菜也相对便宜,但品种太单一,凑合着,转眼又开两年了。
早就听说7公里外的小河底农贸市场菜品种多,便宜。这天课少,几个人约着开车去买。果然,大开眼界,规模远超龙潭市场。
女儿要吃卤猪蹄,我买一只猪蹄,割了一刀肉。以往,过秤后,就请卖主把皮割下扔了。
这次,我把肉皮取下,洗净切块和猪蹄一块卤熟,女儿吃得津津有味,还说:“妈妈,猪皮好吃,还补胶原蛋白,以后你别扔了!”
想起几年前在《读者》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家庭主妇写的,大概讲的是物价飞涨后,女主人深感钱不够花,从前只买精肉的她,为了省钱,就肥瘦一起买,肉皮剁碎做臊子,做早餐调理料,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
小时候,物质匮乏,吃肉是打牙祭,哪管肥瘦;后来吃得越来越精,也越浪费!
曾几何时,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多,勤俭节约的美德也逐渐被我们遗忘,我们以极简主义为借口,随手扔掉的东西越来越多。
曾几何时,我们变得大手大脚,家庭主妇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品质也被我们抛弃!
细细想想,这日子啊,还真是得仔细地过!